克州:旅游行业带来经济发展“新亮点” 产业升级还需长远谋划“细思量”
索 引 号 | kzlskekzz/2024-00529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
成文日期 | 2024-10-15 10:21 | 发布日期 | 2024-10-25 10:11 |
文 号 | 〔〕号 | 有 效 性 | |
发文单位 | 国家统计局克孜勒苏调查队 | 发布机构 | 国家统计局克孜勒苏调查队 |
近年来,伴随群众生活质量快速提升,交通运输条件跨越式发展,社会资本对旅游行业投资热度居高不下和“旅游兴疆”“旅游兴州”等政策引领效果的不断凸显,克州旅游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扩张期。近期,国家统计局克孜勒苏调查队通过与克州文旅局座谈,与25名外地游客和相关旅游行业企业负责人访谈等方式,深入探究克州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调研结果显示,克州旅游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但也同步面临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深,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长远谋划。
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带来经济发展亮点
(一)充分释放资源潜力,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1.旅游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克州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和塔里木盆地边缘,横跨昆仑山北坡和天山南簏,有“万山之州”的雅称,是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在国内的主要聚居区,区内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伴随“旅游兴疆”和“旅游兴州”战略的深入实施,克州深入挖掘区内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两个方面的旅游资源,用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广泛宣传,推动克州旅游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根据克州文旅局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年度中克州累计接待游客821.75万人次,同比增长170.62%;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1.24亿元,同比增长179.84%,旅游收入占GDP总量的13.43%,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上半年度中,克州实现旅游收入17.73亿元,同比增长67.68%;累计接待游客438.38万人次,同比增长58.57%,旅游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得益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产品的丰富供给,游客对新疆和克州的旅游环境普遍呈认可态度。调研结果显示,高达92%的游客对新疆旅游的整体认可度达到“满意”以上,仅8%的受访游客认为新疆的旅游环境较为一般。
2.旅游投资热度居高不下。得益于州内旅游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较大,社会各界对克州地区旅游市场发展普遍呈看好态势。根据克州发改委统计数字显示,克州在今年计划实施固定资产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约为15.51亿元,西极时光景区、慕士塔格国际登山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较大的投资将推动州内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增效。同时,根据克州文旅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全州共上报自治区等级民宿2家、成立旅行社2家、新建旅游酒店4家,截至6月底,全州共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4个、星级农家乐3家、自治区研学旅游基(营)地3家、评定3星级酒店1家,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宣传方式更加多样,克州印象广为传播
近年来,克州地区立足本土旅游资源优势,通过网络渠道大力宣传推介“世界的帕米尔·永远的玛纳斯”和“来克州畅游帕米尔”等文旅作品、宣传作品,通过“网络+”的模式举办“5.19旅游日”活动,与援疆省市开通“苏克直航”旅游线路等方式,持续做好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使克州旅游产品公众关注度、知晓率有效提升。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88%、68%、52%和24%的受访游客通过网络媒体宣传、亲朋好友推荐、影视作品带动和旅行社广告等渠道了解到新疆旅游,并最终选择到克州来旅游。参与调研的河北游客王某表示,自己是通过“小红书APP”接触到新疆文旅产品宣传,并参考其中的旅游攻略自驾游到克州。参与调研的浙江游客钱某表示,自己是受观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影响而起心思到新疆旅游,并通过浏览抖音、百度等网络平台信息制作了攻略。
(三)旅游目的简单明确,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1.旅游消费目的较为明确。一方面,克州地区内冰川、原始森林、化石遗迹、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较为富集,祖国领土“最西部”和昆仑山与天山交界之地等地理标识,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重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高达84%的受访游客到克州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游欣赏美景”。参与调研的江苏游客张某表示,克州山川险峻、地貌独特,拥有和内地迥然相异的自然景观,非常值得前来旅游。另一方面,克州是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在国内的主要聚居地,1700余年的民族史发展出刁羊、猎鹰、追姑娘等习俗与传承千年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另一重要选择。调研结果显示,有68%的受访游客到克州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民族特色文化体验”。参与调研的乌鲁木齐游客范某表示,通过本次旅游现场观看了“玛纳斯节”系列表演,进一步了解、感受到柯尔克孜族这个“山里的游牧人”的历史脉络。同时,尚有56%和52%的受访游客表示,本次到新疆旅游的目的是“美食探索”和“休闲度假放松心情”。参与调研的安徽游客赵某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旅行主要是利用暑假带孩子来新疆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顺便放松一下心情。
2.旅游出行方式较为多样。基于新疆地大物博的客观实际,游客到新疆旅行的方式总体表现较为丰富。调研结果显示,分别有44%、28%、24%和4%的游客选择通过“自驾游”“自由行”“旅行社跟团游”和“定制游”到克州进行旅行。参与调研的重庆游客陈某表示,新疆的风景都在路上,自己带家人一路驱车从重庆赶赴新疆,计划自驾完成环疆旅游。参与调研的河北游客唐某则表示,新疆太大,自己没有时间把所有景点一次看完,所以这次选择“跟团游”,重点看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就行了。
(四)消费能力较为集中,消费方向两极分化
受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选择赴新疆克州旅游的游客消费能力区间较为集中。调研结果显示,20%的受访游客表示本次旅游消费的预算在5000元以下,64%的受访游客表示本次旅游消费的预算在5001-10000元区间,16%的受访游客表示本次旅游消费的预算在10001-20000元区间。同时,游客消费的指向性也相对较为明显、集中。调研数据显示,在支付“交通住宿餐饮”支出后,76%和68%的游客将消费内容瞄准“购买当地土特产”和“观看民俗文化演出”。参与调研的安徽游客赵某表示,自然风景都是大同小异,来疆旅游的目的主要是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因此在观看民俗文化演出方面的支出相对较多一点。同时,另有40%的受访游客将消费内容用在了“景区自费项目”。仅有24%、20%和16%的游客选择将消费更多的用在“购买民族特色制品”“购买文创旅游纪念品”和“购买饰品”。参与调研的浙江游客钱某表示,旅游景点的金银玉石饰品假货多、价格贵,还是敬而远之为宜。
二、影响克州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旅游景点过于分散,交通不够方便
1.交通不便利是主要影响因素。调研数据显示,60%的受访游客认为“交通不便利”是在新疆和克州旅游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新疆和克州地区均具备行政区划面积较大的特点,如新疆的总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江苏省的面积之和;克州总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海南省或台湾省。而较大的地理面积为内地游客带来较大的心理准备不足。参与调研的广东游客王某表示,自己从来没坐过这么久的车,走过这么远的路,只是从喀什出发到“西极”打卡,单程竟然用了4个多小时,一天时间全耗费在往返的路上了。另一方面,克州部分景区还面临道路破损和路面狭窄的现象,也为游客带来了不好的旅游体验。先后到“天门景区”“西极石碑”景区旅行的游客李某表示,这两个景点的路面条件太差不说,还有好多较为危险且狭窄的急转弯,相对自己到过的疆内其他旅游景点具有较大差距。同时,另有部分游客不同程度反映飞机票价格偏贵、火车票“一票难求”等问题。
2.景点分散影响游客旅游体验。受自然环境和地形构造的影响,全州地貌环境复杂多变,大量景点被山川阻隔、分割,由此导致全州各景点之间的交通距离相对较远,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如首府城市阿图什市距离相关网红景点均存在交通距离较远的问题,到“白沙湖”“慕士塔格峰”等网红景点从喀什出发相较从阿图什市出发更有性价比。特别是州内旅游景点还面临彼此之间的距离过远问题,如“白沙湖”“慕士塔格峰”距离“西极”斯姆哈纳村的交通距离达350公里以上,加之限速和路面条件限制,两地通行时长达6至7小时左右。同时,由于州内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开发程度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相邻景点之间较为“荒凉”,通常没有其他旅游景点在途中为游客带来有效的视觉调剂和补充进一步影响了游客的旅行体验。参与调研的游客张某表示,从来没想过到新疆旅游要坐这么久的车,感觉时间全用在路上了。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游玩不够方便
1.餐饮服务场所有所不足。基于克州自然景观景点均远离城区的客观实际,加之开发程度较低和商业氛围仍然不够浓厚的特点,大量旅游景点在餐饮服务方面的建设有所不足。一方面,大量自然景点景区内及周边缺乏餐饮服务场所。参与调研的浙江游客钱某表示,由于对通行时间预期不足和估算错误,自己在天门景区、西极石碑景区均错过了“饭点”,加之周边没有找到饭店,自己只能饿着肚子到县城解决午餐。另一方面,由于克州美食产品不够丰富,加之不符合内地游客饮食习惯,在初尝美食带来的短暂“新鲜感”之后,部分游客对克州特色美食总体上呈失望态度。参与调研的安徽游客汪某表示,新疆美食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且吃多后会不合胃口,现在自己更想“搓一顿”正宗一些的汉餐。同时,尚有48%的受访游客认为新疆美食“有特色但价格过高”,对新疆美食的价格略有微词。
2.厕所等便民设施较少。调研过程中,40%的受访游客认为新疆和克州的旅游设施不够完善。一方面,由于克州旅游景点之间交通距离和通行时间较长,加之沿途缺乏服务区、厕所等便民场所,通行期间的“方便”问题成为“最不方便”的事情。部分游客表示,克州部分旅游景点厕所不开放甚至未建设厕所,造成旅游过程中的较大“不方便”,较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体验。参与调研的游客李某表示,由于景点与景点之间距离过长,加之自己是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随地“方便”,在克州旅行期间的如厕问题让自己不堪回首。同时,另有部分游客认为克州的相关旅游景点存在房车停车收费过高,上下水不方便;新能源车充电设施不够等问题。
(三)旅游监管还有漏洞,消费环境建设还需加强
一方面,由于克州旅游景点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个别景点旅游产品及服务价格监管仍存在疏漏,“欺客、宰客”现象仍然偶有发生。调研结果显示,29%的受访游客认为克州旅游景点“价格监管不到位”。参与调研的游客王某表示,自己在去往景点的路途中就餐,被超出菜单公示价格进行收费。参与调研的游客张某表示,自己数次购买纪念品、特色水果等商品时存在“被宰”嫌疑。部分游客在访谈中直言“应汲取云南旅游业的教训,杜绝欺客宰客行为”。另一方面,特色文创产品不够“特色”,产品形式内容与质量千篇一律也受到较多游客“吐槽”。8%的受访游客认为,克州“文创产品不丰富,特色不鲜明”,另有部分游客在访谈中表示,希望克州旅游景点和文创产品、纪念品能够更加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
三、关于推动克州旅游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建议
(一)加强整体规划,提升旅游景点系统性、协同性
1.因地制宜进行道路设施升级改造。一是结合正在谋划的“帕米尔大小环线”规划与建设,持续优化克州本土精品旅游线路,利用“环线”有效串联各精品旅游景点,将“满天星”聚拢为“一团火”。同时,通过在道路上增设旅游产品标识牌的方式,切实做好旅游路线方针的指引。二是要结合重大项目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有关项目规划,有选择地建设一部分景区外道路设施,通过拓宽道路、修补路面、增设交通标志牌等方式改善交通环境。同时,通过“裁弯取直”的方式积极探索、开发景点与景点之间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道路。三是引导景区运营商根据投资能力、景区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好景区内道路建设,提高旅游景点的内部通行环境。
2.积极开发沿途小众景点。立足各景点之间距离远、通行时间长且沿途景色较为单一、单调的客观实际。一是要积极开发沿途路线上的小众景点,在为游客旅程提供必要点缀和“小惊喜”的同时,增加通行过程的旅游服务产品供应,改善“视觉疲劳”现象。二是要在“环线”和通行路线中合理规划一些“农家乐”“牧家乐”、小商店,方便解决游客旅途中必要的餐饮问题。三是在道路上增设旅游标识牌并标定下一景点的方向、距离,提高游客“期待感”。四是探索增设旅游专线“广播电台”频道,讲解克州境内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并适时发布天气变化、道路路况等方面的信息,在方便“自驾”游客缓解沿途疲劳的同时,提升旅游产品宣传质效。
3.加大旅游产品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制作宣传片、故事片、短视频、旅游攻略等方式,并利用各级、各类网络宣传推介平台进行有效投放,充分讲好克州故事、传递克州声音,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二是发挥好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慕士塔格登山大会、环塔拉力赛等大型活动的影响力,积极承接大型庆祝、庆典活动,努力制造焦点热点,扩大克州文旅品牌影响力。三是用好援疆省市宣传营销平台,加强与疆内外宣传企业的合作,在更多维度有针对性的宣传克州文旅产品、文旅品牌。
(二)加强基础建设,促进旅游体验人性化、细致化
1.有效加强服务设施建设。针对旅游路途中和旅游景点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的现象。一是在人流量较大的主要旅行路线中建设相应规模的游客服务区、集散地,为游客提供必要的餐饮、如厕、汽车修理等便捷服务,在人流量较小的旅行路线中增设移动厕所甚至旱厕的方式,解决游客在旅程中的“燃眉之急”。同时,积极鼓励沿线农牧民因地制宜地开办“农家乐”“牧家乐”或小饭店,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增加农牧民收入,让游客充分感受被尊重的感觉。三是在景区内部增设游客服务区、游客服务点,特别是景区内探索增设与景点特性相融合的服务点,实现旅游、便民、生态的有机融合。
2.系统提升旅游景点开发程度。针对旅游景点开发程度较低,大量景点仍然保持“原生态”旅游环境的特点。一是要实现旅游景点的深度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开放更多景区内景点,并提高景点的观赏性、探索性,有效延长游客滞留时间,缓解当前“快来快走”的“打卡式”特种兵式旅游现象。二是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景点内的旅游消费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丰富性、可玩性,既丰富了景点内容,也增加了游客的消费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消费过低的现象。三是探索开发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和本地特色的干果制品、奶制品、肉制品等,有效丰富游客消费内容。
(三)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安全化、品质感
聚焦旅游市场中偶发的“欺客、宰客”现象。一是要求相关行业部门强化旅游消费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旅游服务产品和一般消费品的标准与规范,坚决杜绝“价高质低”和欺客宰客现象。二是进一步畅通旅游消费维权渠道,建立“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与文旅局、市监局等多部门联动的维权机制,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三是建立旅游消费市场的诚信商家评选机制和进入、退出市场机制,对相关商家的诚信经营行为进行公平公正的评选。四是高度关注旅游消费领域的网络舆情,及时介入进行处理并努力平抑相关舆情。
国家统计局克孜勒苏调查队
202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