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克州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3. > 正文

2005年克州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KZ001-2019-00022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克州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05-12-30 10:26
名        称 2005年克州政府工作报告
文        号 〔〕号
来        源 克州人民政府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州州长 买买提艾山·托乎达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和2005年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自治州人民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强州为目标,依托特色农业、矿产、口岸、旅游等优势资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预计克州生产总值由“九五”期末的 7.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5.62亿元,年均增长12.24%;地方财政收入由 4228 万元增加到8990万元,年均增长16.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32亿元增加到3.78亿元,年均增长10.23 %;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1.53亿美元,年均增长18.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001元,提高到1452元,年均增长7.72%;城市登记失业率为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十五”期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由 41:17:42调整到 30 :19 :51,结构渐趋合理。其中:一产由3.26亿元增加到4.6亿元,年均增长5.25%;二产由 1.38亿元增加到 3.02亿元,年均增长13.35%;三产由 3.32亿元增加到8亿元,年均增长17.34%。

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主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林果三大特色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2005年农业增加值4.6亿元,粮食总产17.14万吨,棉花总产7900吨。五年共出栏牲畜442.42万头(只),2005年牲畜商品率达到56.5%;果树面积40万亩,年均增长32.4%;2005年水果总产59260吨,年均增长22.7%。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股份制改革,成功改制企业60多户,实施机关单位对口帮扶,深化和巩固企业改制成果。市场经济秩序、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重点培育和发展矿产、皮革、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启动了阿图什“一园三区”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投资3.32亿元,对矿产、皮革、面粉加工加大投入,第二产业稳步发展。“十五”期间,全州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87亿元,年均增长7.82%。

第三产业不断优化,突出口岸、商贸、旅游、服务优势,邮电、通讯、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等发展较快,服务业得到提升。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居民储蓄增加,货币投放增长加快。

——重点工程项目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总额达到25.28亿元,年均增长25.92%,交通、能源、生态、通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世行项目和塔河综合治理节水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全州新建、改建防渗渠520公里,防洪坝78.3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座,修建渠首11座,改造低产田19.7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0.45万亩;实施建设了12.39万亩草料基地水利配套工程。国道314线,省道306线、309线、212线、214线及火车站道路的新建和改建相继完成;县乡道路投入资金1.9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20公里,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大力推动以阿图什市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化进程,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阿图什市供排水工程, 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供水工程、阿图什市和乌恰县天然气入户工程、阿图什市垃圾处理、城镇道路等项目,实施了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加强生态环保综合治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开发资源。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禁止代牧、禁止樵采、“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

全面取消农业税费,减轻农民负担,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还草补助、农扶补贴、农机三项补贴等支农政策。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财政体制、行政审批制度、金融、价格、粮食流通、外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改革。

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经济结构多元化格局。目前,全州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05万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650余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6亿元,占GDP比重达17%。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

强化招商引资,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强规划管理,积极开展了314国道两侧的新城区规划,启动了“一园三区”项目和部分建设,开展以商招商,加快发展融合经济,增强了克州对商家的吸引力,引进了甘肃建新、新蓉皮革、中深瑞沃、中信国安、天山面粉等知名企业。中坤集团整合了克州旅游资源,开展南疆旅游节系列活动,提高克州的知名度,实现了旅游发展新突破。“十五”期间,全州招商引资执行项目118个,引进到位资金10.27亿元。加强了与江西、辽宁、华能集团、山东淄博、乌鲁木齐等省市和企业的交流合作。

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十五”期间,口岸进出口货物累计达193.7万吨, 货值达13.13亿美元,征收海关税和增值税近4亿元。扩大对外宣传,展示了克州的地缘、人文、口岸、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强了与吉国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

——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各族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水防病工程投入资金6173万元,其中国家投入4092万元,解决了19.48万人、87万头牲畜饮水问题。农网改造、送电到乡和光明工程投入资金19936万元,解决了11590户、61097人的用电问题。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8.83平方米增加到18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4.93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投资6亿元,解决了34000户、15.3万人的安居问题,其中城镇安居工程4032户。坚持扶贫开发,实施对口帮扶、整村推进,争取项目,落实资金,解决了低收入人口16623户、83006人的贫困问题。提高了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待遇。

加大就业再就业力度,拓宽就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培训30461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27800人次。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参保8635人、医疗保险44658人、失业保险20415人、工伤保险3352人、生育保险12154人;企业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推进,享受低保23904人,拨付资金5044万元;城镇低保人员纳入了医疗保险,农牧民实行了大病医疗救助。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实现农民工劳务输出87876人次,创收 8077万元。加强救灾救济管理,下拨专项资金1945万元。

——“科教兴州”取得积极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科教兴州”战略,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环境,创新机制,稳定、培养、使用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强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坚持把义教工程、集中办学、扶贫工作和对口援助相结合,实施“两基”攻坚,乌恰县顺利通过“两基”验收;按照把“小学办到乡村,中学办到县,高中办到州”的思路,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推行民汉合校、“双语”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干部支教,加大教育投入,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等项目,投入资金近亿元,改扩和新建校舍1.3万平方米,改善了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走出去工程”,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面,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9.2%,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4.2%,分别比“九五”提高14.2%、7.2%。大型歌舞“神奇的克孜勒苏”荣获全国第五届荷花奖作品和表演两项铜奖,成功举办了史诗“玛纳斯”国际研讨会。文化体育设施得到改善,建设了州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两馆”、乡村文化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竞技体育获得佳绩。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实施了县乡卫生院基础建设,完成了州县(市)疾病控制中心、州中心血站等项目,克州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动工建设。阿克陶县推行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乌恰县被纳入试点县,全州有10.1万农牧民受益。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

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组织,不断创新,广大党员政治素质有了新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改进。

高度重视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建区级文明单位83个,州级文明单位137个。坚持“团结进步”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四个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行责任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推行民主管理,做好政务公开,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密切了与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和处理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维护了群众的正当权益。

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宗教人士的管理,重点解决好领导干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促进自治州依法管理宗教工作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各位代表,2005年是全面实现自治州“十五”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第一产业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优化结构抓管理,增效益;第二产业以做大做强为中心,强化招商,加快速度,上规模;第三产业以繁荣市场带动就业为主题,突出特色抓重点,上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62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4.6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3.02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8亿元,增长11.4%。粮食总产17.14万吨,增加6000吨,增长3.6%;牲畜出栏103万头(只),商品率56.5%;实现工业增加值9800万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增长5.4%。地方财政收入8990万元,增长 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亿元,增长12.2%。外贸进出口额5500万美元,增长37.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76亿元,增长16.4%。旅游接待15.8万人,收入3163万元,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0元,增长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52元,增长3.3%。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科技、教育、广播电视、文体、卫生、计划生育、新闻出版(版权)、文物保护、档案、语言文字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三个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我们经受了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充满蓬勃生机活力的大好局面。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和各地大力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州党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求真务实、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农牧民、工人、干部、知识分子,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自治区驻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向广大援州干部,向关心支持克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诸多困难和复杂形势下保持了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坚持执政为民,推进依法行政,始终把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二,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抓住机遇,加快项目建设,重点做好水利、交通、能源、生态、城乡建设、抗震安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大项目工程,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

第五,必须始终高举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旗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和各种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征程中,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农牧业综合效益不高,工业、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矿产资源地质勘探程度低,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滞后,资源底数不清,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利用难度大;全州仍有8.2万低收入人口,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偏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任务相当艰巨;影响发展的机制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不快,发展环境还有待于改善。这些问题,自治州人民政府将认真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主要发展目标是: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现价),年均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达到6亿元,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25%;第三产业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800元,年均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70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8亿元,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化水平达到32%。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年均增长22%。招商引资实际引进州外资金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60元,年均增长8%;“十一五”期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2000元,年均增加100元,年均增长6.6%。

各位代表,“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我们确定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对我州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讨论通过,旨在进一步动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2006年的工作部署

2006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自治州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胜前进的关键一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7.45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10159万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6600万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0元,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02元,增长3.4%。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坚持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调整工业结构,以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在培育和壮大企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抓好“一园三区”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项目进行规划,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进园兴业,以商招商办园区,聚集生产力要素,搭建发展平台,形成主业突出、产业集聚、集约经营的园区经济。

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市场潜力大、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大做强亚星矿产、新蓉皮革、天山面粉、真空盐、冰川水、建材、石膏等优势企业,加快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延伸棉花加工产业链,培植经济增长点。

坚持实施谁勘探、谁开发、谁受益和有偿转让的政策,在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探支持的同时,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参与矿产开发,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充实完善项目前期储备,突出抓好铁矿、有色金属、建材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尽快形成一批矿产勘探、开发、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的新突破。

加快信用担保和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突出抓好矿业、皮革、加工业项目等骨干重点企业的服务协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20%。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督查和专项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重点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置洪水、地震、环境污染和重大疾病等突发性灾害的综合能力。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调优种植业,突出畜牧业,大上林果业”的思路,围绕农牧民增收,努力构筑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促牧、农牧结合、优化结构抓管理,增效益。农村经济总收入7.85亿元,增长4.47%。

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经济之路,优化种植业结构,增强粮棉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提高生产效益。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稳定粮棉种植面积,推广适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实施棉花高产攻关,推广优质品种和高密度栽培,节本增效。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坚持走优质高效的路子,提高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林果贮藏保鲜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形成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品质优势,又具备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突出发展畜牧业。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狠抓饲草饲料生产、调整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和疫病防治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积极支持城郊农民开展牲畜育肥、推广家庭牧场,提高畜牧业整体竞争能力、养殖效益和商品率。继续落实退牧还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减牧休牧、禁止代牧、禁止樵采等措施,改善草原生态,确保畜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牲畜出栏105万头(只),商品率达到58.9%。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完善粮食价外直补,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优化政策环境,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和维护权益服务,增加非农产业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3.7万人次,创收5000万元。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能力。

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能源、交通、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生态项目的实施。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电网覆盖面,认真落实县城电网改造及无电区通电项目, 继续实施光明工程,全力做好中信国安布伦口等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大牧区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阿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好阿图什市城市防洪、阿合奇县吾曲镇二期防洪和乌恰县开普太希水库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紧紧依托国省干线公路,完善县乡公路建设,新建松他克乡至格达良乡、膘尔托阔依乡至州种养场道路,做好乌宗图什河源道路、阿克陶县至国道314线道路、阿扎克乡铁间大桥、苏木塔什大桥至牙浪其村道路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县市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阿图什市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辐射带动三县和中心建制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天然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做好阿图什市新增排水管网、阿克陶县垃圾无害化处理、乌恰县城市排水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实施阿克陶县、阿合奇县城市供排水,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天然气入户,乌恰县集中供热,阿图什市医疗垃圾处理等项目。

(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融合经济。

坚持“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口岸优势,优化通关环境,完善关贸、税贸、银贸互通、协调政策的合作机制,提高整体合力和综合效能。筹建中吉边境合作区,联系重点企业,抓好名优产品进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通关、出口退税上做好服务。

加强与吉尔吉斯等中亚国家电力、矿产、农业开发、畜产品加工、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依托口岸优势,打造进出口加工基地,促进金属、皮革加工业形成规模。积极引导企业在境外开展来件、来料组装、加工,带动设备、技术、原材料的出口,提高边贸经营质量。

突出发展旅游业。用现代理念打造旅游精品,支持中坤集团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克州冰川公园、慕士塔格峰、卡拉库勒湖等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天门”等新的旅游景区景点。积极组织跨国旅游,开展旅游购物,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

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努力形成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和商会办园区、企业和商会招商的良性市场运行机制,使工业园区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认真做好与对口支援省市的联系沟通、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组织承办和参加各种展洽会。计划全年招商引资州外资金4.2亿元,增长12%。

认真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等领域寻求发展,扶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提升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法律、金融、中介等服务业发展。

(五)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发挥财政金融保障作用。

积极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增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证重点支出,增加对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和农村税费改革,健全财税收入激励机制。加强审计监督,保证资金使用效益。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完善金融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银行、政府、企业的沟通联动机制,保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信贷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六)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关心人民群众生活。

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继续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解决好25870户群众的安居问题。以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好2220户、1000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脱贫。提高农村供电能力,保证农民用电安全。加大农村改水防病工程建设。安排好农村缺粮户、“五保”户、特困户和企业“四类”人员的生活,抓好抗灾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就业再就业6000人,重点抓好技能培训,解决“4050”人员和困难群众1500人的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扩面征缴工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城市低收入群体,进一步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优化和调整人才结构,积极培养引进急需人才和“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普九”成果。继续推进教育扶贫工程,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优化教育资源,坚持“小学办到乡村、中学办到县、高中办到州”的原则,大力实施直接汉语授课力度,加强“双语”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教育投入,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远程教育等工程,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等体系建设,增强医疗救治、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继续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机制;加强州人民医院改扩建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继续实施“西新工程”、“走出去工程”、“村村通工程”,加强县乡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活跃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重视老龄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新工作机制,健全服务网络,稳定低生育水平;依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双拥”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加强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八)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管理创新和监督机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网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坚持“两个务必”,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增强公务员的拒腐防变能力。

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一切为了基层,一切为了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各位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新的伟大历史工程,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克州未来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辛勤耕耘,谱写新的篇章!让我们在自治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把克州建设的更加繁荣发展、更加和谐进步而努力奋斗!

(此文有删减)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