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增强牧民自我发展能力
索 引 号 | 01047834X/2024-00989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克州畜牧兽医局 | 发布日期 | 2024-04-11 12:22 |
名 称 | |||
文 号 | 〔〕号 | ||
来 源 | 克州畜牧兽医局 |
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克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保护理念,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按照“对象明确、补助合理、发放准确、符合实际”的原则,认真履行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职能,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目标,超前完成每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工作。
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
(一)资金落实原则
1.坚持权责到县市、分级落实原则。自治区下达总任务资金,由自治州分配资金到县(市),继续实行资金、任务、目标、责任“四到县(市)”,由各县(市)组织资金发放。
2.坚持公平、公开、透明原则。广泛宣传,使每户牧民充分了解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内容。建立补助奖励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府、群众、社会监督,切实做到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到户,保证政策落实的公开、公平、公正。
3.坚持重引导、强效益原则。在补助奖励资金发放到户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牧民将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设施改善和购置生产资料,增强畜牧业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好补助奖励资金在牧民生产增收中的作用。
(二)资金发放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建立财政、畜牧兽医、林业和草原等相关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及自治区印发的实施方案,由畜牧、林草、财政等部门联合编制实施方案,经州人民政府审核通过后印发至各县(市)。自治区资金拨付后,立即组织制定资金分配方案,经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核,财政部门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资金拨付和绩效管理工作。畜牧兽医部门按照政策实施需求,负责对享受政策的牧户和项目单位登记造册,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工作。
2.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全州资金拨付至各县(市)之后,明确资金发放时限,建立每15天上报资金发放进度的动态工作机制,确保及时掌握资金发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全州开展以财政局为牵头单位,其他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的“一卡通”发放管理专项治理工作,持续开展由克州纪委监委牵头的全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工作,成立领导小组,选派干部成立工作小组,深入基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坚决纠治补贴对象虚报冒领、补贴政策变形走样、补贴资金克扣截留、管理使用代管扣卡、责任落实失职失责等“一卡通”管理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让“一卡通”实现“阳光发放”“阳光审批”“阳光监督”,同时纠治系统录入工作不到位、牧户信息录入错误、录入重复等问题,确保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监管到位。
3.加强组织宣传,拓宽宣传渠道。利用线上线下,以去冬今春为契机,强化政策宣传,解决牧民对政策补助及奖励具体标准了解不清,享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主体、条件模糊等问题,提升农牧民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和知晓率。同时,积极引导农牧民将补奖资金用于畜牧业生产资料购置和产业发展,缓解草场压力,增强受益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资金发放情况
克州落实禁牧、草畜平衡草场面积4543万亩,其中对退化严重的温性荒漠、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草地实行禁牧封育,即禁牧区草场面积1440万亩,以每亩每年6元标准给予补助,共补助资金8640万元;对禁牧区域以外的草原根据承载能力核定合理载畜量,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即草畜平衡草场总面积3103万亩,以每亩每年2.5元的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奖励资金7757.5万元。第三轮每年共下发补助奖励资金总额16397.5万元。要求每年6月底前农牧民最短缺饲草料的时段,使草原补奖资金全部发放完毕;11月底前草原补奖信息系统中录入牧户相关的信息,落实逐级上报审核工作机制。
二、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是遏制了草原退化的势头,保护牧区生态环境。通过资金直补到户,积极引导农牧民使用补助奖励资金优先为牲畜采购饲草料、增加优质饲草料等,降低了草场载畜压力,草场植被盖度和产量得以提高,牧区可利用天然草原的生态保护功能得以改善。
二是提高牧民政策性收入,巩固牧区脱贫攻坚成效和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作为一项惠及近千万牧民的大政策,成为牧民经济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强,为构建“草原增绿、牧民增效、牧民增收”的共赢局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奖补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快了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转变,全州草原畜牧业综合实力得以提升,草原生态、文化、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显现,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草场畜牧业转型升级。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因机构改革等原因,畜牧部门和草原单位工作衔接还不够顺畅,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
2、积极引导农牧民有效使用补助奖励资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补奖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方面研究不够、举措不多。
3、因缺乏专项工作经费,在开展宣传、“一卡通”整治、监督指导、干部培训等工作时没有资金保障,落实好补助奖励政策带来了一定影响。
4、资金发放中存在“一卡通”打卡失败、资金相互颠倒、草场未确权、草原承包合同书丢失、死亡或分家原因用不上之前的合同书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奖补政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积极与畜牧、林草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沟通,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完善基层机构建制的可能性。积极申请工作经费,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政策宣传效益。
二是积极申请草牧业转型发展资金,完善草牧业产业链,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组织模式引导、人工草料地、舍饲圈舍和青贮窖、中小型饲草料加工厂、饲草料交易中心等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农牧民有效使用补助奖励资金,集中力量解决补奖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低下的问题,提高农牧民生产能力、促进生产转型升级,降低草牧业发展对天然草原的依赖,实现禁牧草场能禁得住,草畜平衡草场实现减畜,提高草原保护和政策实施成效。
三是充分利用好新闻、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为落实补助奖励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多种方式引导全州广大牧民从思想上认识、态度上接受、行动上配合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开展。
四是因机构改革、畜牧部门和草原单位沟通协调不够,草原部门技术力量薄弱。存在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不够完善,草原面积不清楚、界限不清楚、权属不清楚,占用草地未审核等问题、未结合实际制定载畜量标准等问题。需要恢复乡(镇)级草原监理机构建制,实现地、县、乡三级管护机制,确保草场有人管,责任落实到人。充实专业的工作力量,进一步做好草原确权承包、占用草地未审核、制定载畜量标准等问题。建议充分发挥林草部门草原监管作用,分析每轮奖补政策工作成效,按照草场植被和等级确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及补助奖励标准,推动草原生态有效恢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借鉴兄弟地州的先进工作经验,补齐短板,引导牧民用好奖补资金,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快推动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绿色畜产品生产供应水平,不断拓宽牧民增收渠道,稳步提高牧民增收水平,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克州畜牧兽医局
202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