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5年中央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 MB1988890/2025-00060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
成文日期 | 2025-06-30 13:04 | 发布日期 | 2025-07-03 12:34 |
文 号 | 〔〕号 | 有 效 性 | |
发文单位 | 农业农村局 | 发布机构 | 农业农村局 |
各县(市)农业农村局:
为统筹安排2025年中央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资金,推动单产提升和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5年中央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克州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30日
克州2025年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单产
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25〕15号)要求,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聚焦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市),为支持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集成高产模式、落实增产措施、强化引领带动、促进粮食单产水平持续提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2025年,突出粮食规模种植主体这一关键,支持从事粮食规模种植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先进技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有效发挥对小农户的示范带动,实现规模种植主体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面积6.94万亩以上,项目县作物单产水平提升。
二、技术路径
优先支持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兼顾水稻、油菜花生等作物,具体由各县(市)立足本地生产实际确定。
(一)小麦。推广应用优质、抗病抗逆品种,集成推广导航播种、适度增密、干播湿出、科学化控、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机收减损等技术。
(二)玉米。推广应用株型紧凑、穗位适中、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品种,集成推广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导航精量播种、滴水齐苗、化控防倒、水肥精准调控、复播免耕、“一喷多促”、机收籽粒等技术。
(三)水稻。推广应用生育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倒伏、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集成推广集中育秧、旱育稀植,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等技术。
(四)大豆。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栽培、化控化除、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选用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的大豆品种,使用专用穴播机或麦茬夏播大豆免耕播种机,配套北斗导航、滴水出苗等技术。
(五)其他。花生、油菜等作物选用早熟优质高产,耐旱耐盐、抗逆等品种,配套北斗导航播种、水肥一体集成等技术。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范围。以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重点支持从事粮食规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提高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小麦缩行增密提产,水稻育秧机插栽培等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努力提升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项目实施不得与承担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项目的主体重复。
(二)申报主体。2025年种植面积达百亩以上(粮油种植面积小的县可结合实际放宽至50亩以上)、单产目标较全县上年平均水平高10%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可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全程托管的主体和积极承担撂荒地复耕复种粮食作物达到全县平均产量水平的主体。
(三)奖补方式。积极借鉴“赛马争先”“揭榜挂帅”等机制,实施项目制管理,各县市结合下达资金总量和申报主体粮食种植面积情况,采取主体自主申报、择优竞争的方式抓好具体组织实施,并坚持结果导向确定奖补对象和拨付奖补资金。对自主申报、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到位、当年单产目标实现的粮食规模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单产水平由高至低的顺序,采取阶梯化设置,择优兑付奖补资金。具体奖励名额由各项目县结合实际确定。
(四)奖补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规模种植主体,按照每亩不超过45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各实施县(市)结合资金总量、种植面积(不含为其他主体和农户开展托管的社会化服务面积)、规模种植主体个数,自行确定奖补标准,原则上对同一实施主体奖补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防止“垒大户”情况发生。
四、工作程序
(一)细化方案。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县结合实际细化具体方案,明确种植品种、面积规模、主推技术、单产目标等实施条件和奖补方式、操作程序等。
(二)广泛宣传。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广泛宣传,组织动员符合条件的粮食规模种植主体积极参与,向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自愿申报。
(三)申报审核。粮食规模种植主体要按程序申报奖补资金,申报材料需明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关键技术、单产目标等基本信息(可参考附件)。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申报服务和指导,组织审核粮食规模种植主体的申报材料,研究确定承担项目的主体,公示无异议、报各县(市)农业农村局审核后,于6月底前报州农业农村局备案。
(四)过程记录。项目主体应按要求加强田间管理,落实关键技术,并在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及机械收获等关键环节,以照片等形式记录应用的关键技术措施。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采取一主体一档案的方式,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作物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采取主要措施等,及时了解核实重点技术到位情况。各县(市)农经部门要将承担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作为监测重点,通过全国家庭农场“一码通”服务系统和自治区农民合作社信息统计平台,分重点作物记录播种面积、亩产水平等生产数据。
(五)测产核实。在作物收获季节,项目主体应向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如实上报实际单产,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对承担项目主体进行随机抽测复核。根据结果进行单产水平排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六)结果公示。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关键技术措施到位情况、测产排序和项目资金情况,确定奖补对象。因地制宜综合运用互联网、村务公开等渠道,及时公示项目拟奖补主体、作物品种、种植面积、关键技术措施、单产水平及资金情况,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按程序兑付奖补资金。对反映有异议的要组织核实。
(七)资金奖补。公示无异议后,由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提供基础数据和奖补清单,并会同财政部门办理资金兑付工作。在进行兑付前,要按照分户清册向种植主体发放奖补通知书,种植主体领取奖补通知书时在分户清册上签字、按手印后奖补资金发放,明确奖补资金为“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资金”。奖补对象要体现鼓励先进,不能搞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
(一)抓好服务指导。各县(市)要明确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技术路径,统筹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指导规模种植主体选择良种、配套技术、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促进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二)做好宣传培训。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乡村“大喇叭”、宣传手册和各类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读,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了解项目实施目的。同时,积极宣传经验做法、打造示范典型,形成推技术、创高产、争先进的单产提升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三)强化监督管理。要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加快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且全部用于粮食单产提升。各县(市)要强化过程管理,全过程建档立案,记录技术落实、要素投入、资金使用、成效评估等工作内容,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测产结果真实可靠、奖补发放公开透明,要适时掌握资金拨付和使用进度。项目县市及时将项目主体档案中的关键信息上传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hppt://zyzf.xnzb.org.cn)并填报资金兑付情况,做好辖区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于11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项目成效、主要做法、下步计划和问题建议)正式报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同时,报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和农田建设管理科备案。
联系人:比列克孜·马木提13319082425
高志宏0908-4222593
附件1:项目任务分配表
附件2:项目主体档案参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