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4月22日-2025年4月27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908-4222569(兼传真)
通讯地址:新疆阿图什市天山路东20号院,邮编845350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单位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阿图什市阿腊萨依河出口段下游10公里处防洪堤建设工程
|
克州阿图什市阿腊萨依河出口段下游10公里处
|
阿图什市水管站
|
新疆明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本工程防洪堤长度为4085m,其中第一段为2706m,第二段为1379m,附属建筑物引洪闸2座。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确定工程等别定为小(2)型Ⅴ等工程;对应的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故本次按设计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282.69m3/s。
|
大气环境:施工期设置1套洒水设施,在施工场地、土料堆场、利用料堆场,施工道路洒水降尘,水泥和未及时回填的土石方用篷布遮盖减少扬尘的产生。
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机械设备、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后用于洒水降尘;施工期混凝土拌合系统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鉴于施工期较短,施工生产区设置移动式环保厕所,配套建设防渗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周边绿化施肥。
噪声: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维护保养、隔声、减振、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规定运输路线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固废:施工过程产生的余土全部用于堤身土方填筑及坡脚土方回填。生活垃圾经收集后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位置。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拉运至阿图什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
生态环境:在土料堆场周边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并在四周采用编织袋围挡,未及时回填土方用篷布遮盖,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清理临时占地上的固废,对临时占地进行表土覆盖,使恢复原有功能,产生的固废拉运至阿图什市建筑垃圾填埋场处置。
|
无
|
2
|
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蓄水池建设项目
|
克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西天山南脉拉依勒克村西部阿图什市天门景区游客咨询中心东侧场地
|
阿图什市水管站
|
新疆明润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本次工程包括蓄水池、泄洪渠及上游河道整治工程等3个部分组成。主要建设内容:蓄水池1座、蓄水池附属建筑物6座,其中:放水闸3座、清淤通道3座、放水管道30m;泄洪渠上游河道整治工程2处,其中:导流堤1处、总长度187m,岸坡防护工程1处、长度240m;泄洪渠长度162m、渠上建筑物8座,其中:跌水5座、节制分水闸1座、泄洪渠进水口连接建筑物1座、泄洪渠处水口防冲建筑物1座、抽水泵站1处。
|
大气环境:施工场地设置围挡、防尘网苫盖,运输物料遮盖等。
水环境: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员来自周围村庄,不设施工生活营地。施工人员日常如厕依托附近游客咨询中心公共卫生间。
噪声:施工期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维护保养、隔声、减振、合理布局、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规定运输路线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建筑隔音等措施降噪。
固废:施工期沉淀池泥沙用于周围土地平整,生活垃圾经收集后拉运至环卫部门指定位置。余土全部作为坝后盖重堆放在大坝下游。运营期清淤泥沙全部用于蓄水池四周坝后盖重,堆放在池体四周。
生态环境:施工结束后,利用人工、机械对临时施工区的土地进行平整,以恢复原有迹地,或与周边地貌相协调。
|
无
|
3
|
克州阿图什市第七小学建设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阿图什市帕米尔街北侧,托河幸福花园西侧
|
阿图什市教育局
|
新疆德聚仁合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本项目拟总规划用地面积49217平方米(合计73.83亩),总建筑面积为33801.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0862.0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939.04平方米,包括:1#小学教学楼5330.60平方米、2#小学教学楼5419.70平方米、1#小学实验楼5330.60平方米、2#小学实验楼5330.60平方米、风雨操场4165.68平方米、科学报告厅4925.66平方米、门卫室70.52平方米、设备用房及人防地下车库3042.26平方米(地上面积103.22平方米,地下面积 2939.04平方米,地下面积包含设备用房面积904.58平方米、人防地下车库2034.46平方米)、主席台185.48平方米、250米塑胶运动场、室外塑胶篮球场、排球场、供暖、供排水、供电管网、围墙、绿化、硬化等附属配套工程及设备采购。
|
本项目涉及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基础开挖,临时工地建设会破坏植被并造成部分水土流失。为此,施工方应根据以下原则对施工弃土、弃石、堆放地进行防治,努力将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
(1)项目基础开挖、回填尽量避免在多雨季节进行施工,防止形成二次水土流失。
(2)施工期间应对产生的临时废弃土石进行及时的清运处理,尽量减少废弃土石的堆放面积和数量。
(3)在施工期间,对废弃土石临时堆放地下垫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采用硬化地面、在废弃土石堆上部覆盖塑料薄膜等防风、防雨措施,避免水土流失。
(4)施工结束后立即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或种植植被,临时占用场地进行痕地恢复。评价认为:在施工期,认真按施工要求进行文明施工,对施工扬尘、废水、噪声和建渣、弃土、垃圾按环评提出的上述环保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和处置,及时对裸露土地进行表面植被培养,栽种花草、树木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能有效控制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
|
无
|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做出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决定要求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