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加快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来源 | 克州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近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自治州加快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对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一、制定《实施方案》背景及意义
加快推动特色农业由传统、粗放、低效向现代、优质、高效方向转变,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带动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克州党委、政府坚持把农业转型升级作为推进克州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克州农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特色农业质量、效益水平全面稳步提升。但对照现代农业建设上新台阶的要求,当前特色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社会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基础设施亟待改善。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克州实际,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
二、制定《实施方案》依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新政办发〔2020〕65号)。
2.克州党委办公室 克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克党办发〔2020〕19号)文件。
三、《实施方案》研判过程
《实施方案》广泛征求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克州畜牧兽医局、林业和草原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水利局、商务局等相关行业牵头部门的意见建议,经会议讨论后形成《实施方案》。
四、《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一)加强粮食生产。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到2025年,全州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左右;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到2022年,全州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左右;建设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州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1万亩左右。
(二)稳定棉花面积。棉花种植区域向保护区集中,在阿图什市和阿克陶县部分乡镇建立优质棉生产区,到2025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主栽品种控制在4个以内,机采棉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全程机械化率提高到30%以上。
(三)发展畜禽产品。农区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为总抓手,走“标准化规模养殖增量、产业化集聚发展提质、品牌化拓展市场增效”的路子,加快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四)突出特色林果。重点建设特色林果主产区,扩大沙棘种植规模,提高林果产品附加值,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生态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区域特色鲜明的产品品牌。到2025年,特色林果面积稳定在37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1万吨。
(五)强化经济作物。到2025年,大麦种植面积0.35万亩,产量达到0.08万吨以上。2021年推广种植中草药0.3-0.5万亩,2022年稳定在1.5万亩左右,2025年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香菇产业,2025年生产稳定在400万菌棒左右。
(六)拓宽特色农业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支持农家乐观光、家庭农场采摘、休闲度假等新业态发展。建设综合型特色农业观光园、乡村民宿、休闲农庄,满足城市消费需求。依托特色林果业、乡土文化建设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七)加强新品种培育与良种繁育。加大特色农产品新品种培育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建设特色农产品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提高新优品种的覆盖率。建立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制度,加强品种资源基因原生地保护。
(八)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服务。加快突破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着力解决好绿色种养、专用机械运用、病虫害防治、节能干燥、储藏保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使用成熟绿色配套技术示范推广,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九)加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稳步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推进特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完善克州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示范推广,完善特色农产品检测业务,建立产品追溯和质量监管机制,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可追溯管理体系。
(十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影响力大、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共同参与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十二)开发特色功能性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发展中草药、富硒果蔬、优质牛羊肉、特色乳品等营养丰富的原料食品。大力开发红枣、核桃等特色林果制干制粉滋补食品。鼓励开发特色农产品高端功能性食品。
(十三)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特色农业产业园,巩固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能向产业园集聚发展,促进特色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外向型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十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等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努力打造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十五)强化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建设农产品疆内外收购、销售“两张网”,加快在援疆省市(布)局建设克州特色农产品分仓、展销中心和营销网点,扩大克州特色农产品在其他省市市场占有率。
(十六)创新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大与网络销售平台对接力度,形成多样化多层次的全网营销体系,推动特色农产品进机场、进景区、进列车、进加油站等,促进线下销售。
(十七)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重点支持“木纳格葡萄”“阿图什无花果”“阿合奇沙棘”“阿克陶巴仁杏”“冰川雪米”“香菇产业”等区域农产品品牌发展。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品牌建设环境。
(十八)创新特色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各类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社会化服务行业管理,切实保护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农户利益。
五、《实施方案》保障措施
各县(市)人民政府、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扶持特色农业发展的细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单位职能优势加强政策扶植、在强化人才支撑和加强宣传引导上发挥重要作用。
克州农业农村局
2021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