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飞地”激活克州园区潜能
|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冬初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苏匠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每5分钟就能完成一台电动车的组装;新疆埃尔法电梯有限公司的仓库外,满载电梯部件的货车鸣笛启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江苏产业园办公楼内,援疆干部正与企业负责人敲定出口中亚产品订单细节……
被称为“万山之州”的克州,曾因地理环境制约,广袤的戈壁荒滩上难觅产业踪迹。然而,自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以来,“江苏力量”穿透群山阻隔,在这片土地上掀起了产业发展的热潮。
如今,克州江苏产业园内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往来的货车穿梭其间……这座由江苏与克州两地携手打造的产业新城,不仅破解了边疆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还构建起“机制共创新、产业共培育、民生共改善、文化共交融”的协作新格局。
机制破冰激活产业潜能
眼下,在阿合奇县无锡产业园,新疆苏匠科技有限公司的4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家集研发、生产、出口于一体的企业于2024年7月正式投产,总投资1200多万元。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公司已累计出口3000余辆电动车至中亚及东南亚国家。
苏匠科技的顺利发展,得益于机制的突破与创新。“克州的发展痛点在地理条件,突破点在机制创新。”阿图什市委副书记、江苏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昆山援疆工作组组长李铭在当地园区建设专题会议上,精准点出了克州产业发展的核心矛盾。

2024年11月,克州江苏产业园新疆通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资料图)。舒蕾摄
克州下辖的县(市)中,乌恰、阿合奇两县地处偏远山区,距阿图什市均超百公里,且沿途山路崎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阿图什市作为克州首府,具备交通枢纽优势,同时还能解决标准厂房空置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江苏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创新提出“逆向飞地”模式,为破解地理条件制约难题开出了“良方”。
“传统飞地是产业‘飞出去’,而我们让阿合奇、乌恰等偏远县在阿图什市核心区建设产业园区,这就是我们创新的‘1+3’‘逆向飞地’模式。”李铭说。
阿图什工业园区招商发展局副局长孟慧思说:“‘逆向飞地’解决了招商的最大痛点。企业既可享受阿图什的区位优势,又获得偏远县的政策支持,实现了双赢。”
现如今,阿图什市昆山产业园、乌恰县常州产业园、阿合奇县无锡产业园如三颗明珠,镶嵌在位于阿图什市的克州江苏产业园中。
截至今年10月底,克州江苏产业园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2亿元,先后吸引21家企业入驻,撬动投资约20亿元,建成厂房63栋,总规划面积达12平方公里,成为克州工业经济的核心引擎。
优化环境吸引项目落地
机制的突破,为产业落地铺平了道路,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则让企业真正实现了扎根生长、集群发展。
11月2日,新疆埃尔法电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电梯门板,工人们正忙着安装控制系统。
“配件仓储问题,下周就能解决!”昆山援疆干部黄巍的话音刚落,新疆埃尔法电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长春的眉头就舒展开来。

2024年11月,克州江苏产业园新疆埃尔法电梯有限公司厂区(资料图)。舒蕾摄
作为南疆首家获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的制造企业,从2021年落地发展为占地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2条生产线年产能达400台(套),2024年产值突破800万元。
今年5月,进驻的新疆轩浩车业有限公司从厂房选址到设备调试仅用3个月,投产后年组装能力可达2万辆电动三轮车,年产值预计达5000万元。
与之相邻的克州国利华服装有限公司服装车间里,60余名工人正忙着缝制校服。
“标准化厂房省了自建成本,税收减免政策解了资金难题。”克州国利华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小宛说,企业年产15万件服装不仅满足本地需求,同时通过出口中亚实现创收300万元。
从日化轻工到纺织服装,从小微企业到龙头项目,江苏援疆正构建起多点支撑的产业生态。
截至2024年,克州江苏产业园已形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加工、日化轻工四大产业集群,一幅“大项目引领、小微企业配套”的产业图景在边疆铺展。
江苏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一直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主线,推动阿图什市产业园、小微产业园协同发展。克州商务局副局长、援疆干部朱延坤介绍:“我们还同步开展园区道路改造等配套工程,为企业落地创造更优环境。”
民生为本赋能长远发展
“每月工资3500元,家门口就能上班。”在新疆苏建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车间,28岁的艾克拜尔·买买提正操作数控切割机。
新疆苏建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2024年3月入驻园区时,公司负责人金卫峰曾担心本地工人技能水平有限,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常州援疆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在阿图什举行多期培训。如今,企业本地员工占比达85%,企业也为阿图什安居房项目提供了大量核心构件。
金卫峰说:“自企业入驻后,克州江苏产业园为我们精准匹配场地,还在招聘阶段对接劳动力资源等,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
产业援疆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岗位,更是技能与希望。这样的改变,正在每位员工身上真实发生。
新疆埃尔法电梯有限公司的维保培训室内,艾孜买提·艾买提江正给新员工讲解电梯故障排查技巧。
“我入职时,连万用表都不会用,是公司让我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现在我每月工资6000多元,还当上了产品维保站站长,年底还有奖金,身边的朋友都很羡慕我。”艾孜买提说。
在艾孜买提的培训手册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学习笔记。“公司给我们设立了‘技能提升奖’,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涨工资,现在车间里大家都在比着学技术。”艾孜买提说。
10月31日,在新疆苏匠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朱马巴义·买买提肉孜正在指导新员工组装电动车。
“大学毕业后我换了好几份工作,收入不稳定。2024年来到这里后,公司鼓励我参加管理培训,现在每月工资4000多元,还包吃住。”朱马巴义说。
朱马巴义团队的40名员工中,有28名曾是牧民,如今,他们都掌握了组装技术,有的还买了小汽车。
园区投入800万元建成的员工宿舍,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和热水器,配套的幼儿园解决了60名员工子女托管问题。
“以前因为孩子没人带想辞职,现在幼儿园就在社区里,我上班特别放心。”新疆苏建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员工木沙·吐尔逊说。

2024年11月,克州江苏产业园航拍图(资料图)。舒蕾摄
截至今年10月底,克州江苏产业园已带动4000余人就业。
如今,克州江苏产业园正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进出口加工基地和电商孵化中心。针对园区的未来规划,李铭说:“我们将重点引进电子设备、农产品加工等企业,让更多‘克州制造’产品走向中亚等国际市场,同时通过电商平台把无花果、沙棘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让苏克协作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疆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