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动能澎湃 开放格局跃升
|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十四五”时期克州外贸发展实现跨越式突破
“十四五”以来,克州立足“一带一路”核心区重要节点定位,依托向西开放区位优势与两大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平台,以“资源为本、园区为用、口岸为要”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外贸发展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加速跃升,在规模扩张、结构优化、效能提升等方面实现跨越式突破。
外贸规模连创新高 增长动能持续强劲
“十四五”期间,克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历史性跨越,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由2020年的19.2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4.71亿元,总量增长了4.92倍。2025年1至9月,克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7.37亿元,同比增长45.2%,增速高于全疆23.1个百分点,贸易总量实现两位数到三位数的飞跃。
昔日古丝绸之路上“五口通八国”的枢纽,今日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书写着边疆地区对外开放的壮丽答卷。
出口结构持续升级。从传统初级农牧产品为主转向机电产品与特色深加工农产品并重,本地特产木纳格葡萄、五彩椒、洗衣粉(液)、水泥、电动车等商品实现“首单贸易”。
阿图什万疆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克州唯一5300亩葡萄、260亩无花果出口基地认证的资质,进一步提高木纳格葡萄的国际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截至10月底,该企业已出口超过3000吨木纳格葡萄至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等地,销售额达1170万人民币。
“木纳格葡萄品质好,在国外市场很有竞争力,出口量每年都在扩大。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进一步促农增收。”该公司总经理李元吉说。
边民互市贸易方面,克州依托口岸功能提升和跨境合作机制创新,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发展与转型升级。设立3个移动式边民身份认证点,在全疆范围内率先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就近就便完成边民身份认证,超6.30万余名备案边民享受到每人每日进口8000元免税货物的优惠政策,2025年边民互市贸易进口贸易额首次突破3000万元大关。
伊尔克什坦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于2019年10月正式运营,目前已形成涵盖食品、干果、粮油、农副产品等7个品类的商品规模。
“以前靠放牧年收入不到2万,现在加入互市,用免税额度帮企业进口原料,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边民阿依古丽·吐尔逊难掩喜悦。
新疆联达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托克塔洪·开买力表示:“依托边民互市政策,公司通过边民合作社进口产品,不仅降低了30%的原料成本,还大幅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产业支撑不断夯实 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克州紧紧抓住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两大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以发展“口岸+”为抓手,培育发展进出口加工、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依托“飞地园区”等模式,推动一批产业落地,形成“资源开发—精深加工—跨境销售”全链条。
在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华熙管业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操作,优质管材有序产出,即将出口海外。作为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重点企业,公司依托口岸区位优势,已出口管材200余吨,产品凭借优良品质在中亚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克州出口商品的“明星产品”。
谈及未来发展,公司制造中心总监王永会说:“公司将以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为双驱动力,引进智能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此外,还计划建立绿色生产体系,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技术人才,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转型。”
2024年4月,新疆苏匠车业正式落地克州江苏产业园阿合奇园区,成为集电动二轮车、三轮车及配件生产为一体的整车组装企业。项目投产后,日均出货订单100多辆,同时实现跨境出口,截至目前10月底,已向中亚五国、越南等国家出口近4000辆,出口额近300万元。
“为让企业安心生产,园区在市场化管理、商业规划以及提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持续发力。同时,主动对接,将企业产品推广至中亚五国,助力其打入国际市场。”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管委会招商外务办负责人杨巍介绍道。
2024年底,全州备案外贸企业累计达到644家,形成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能源供应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中国制造”通过克州口岸源源不断走向中亚市场。
口岸功能全面升级 通关效能大幅提升
一辆辆新能源汽车、重型卡车在吐尔尕特口岸排起长龙,一趟趟满载货物的货车从伊尔克什坦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顺利出境,一列列中吉班列从口岸驶出国门……
随着中吉乌铁路境外段开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吐尔尕特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显著增加,货物运输量也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口岸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改变“串联式”作业流程,不断优化通关查验流程、减少查验次数,通关环节由12项压缩为4项,通关时间压缩70%。
2025年1—10月,吐尔尕特口岸国际道路运输完成出入境客运量9907人次、客运周转量693万人公里,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客运量增长103%。同期,完成出入境货运量183.34万吨、货运周转量128335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6%。
“我们主要向中亚地区运送建材和工程机械等货物,今年第三季度出口订单比二季度上涨了60%。”新疆通祥润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朝祥说,“现在每月只需盖一次章,节省了通关时间,跨境运输变得更加顺畅。口岸的变化带动了经济发展,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好对外贸易生意。”
凌晨5时许,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时,位于中国最西端的伊尔克什坦口岸灯火通明、车来车往。2025年6月1日,伊尔克什坦口岸试行7天24小时货运通关模式,成为南疆首个全时段货运通关陆路口岸,彻底打通中吉贸易物流“大动脉”。
在此基础上,口岸还推出“预约通关”“集中报备”“网上办理”等便利化举措,进一步为货运企业和驾驶员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以前跑一趟,光路上来回就要5天。现在流程优化了我们的驾车时间缩短了,全程跑下来3天就够了,效率越来越高!”驾驶员麦麦提江·艾合买提感叹道。
7天24小时货运通关模式实施以来,口岸通关量持续攀升,6月1日至10月31日,伊尔克什坦口岸验放出入境货运车辆147327辆、人员167800余人,较2024年分别增长63.6%、72.5%。
从企业的茁壮成长到口岸货运量、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克州正逐步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进出口商品新名片。
此外,克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自治州支持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行境内境外“双保姆”服务,选派专人常驻口岸一线现场办公。恢复驻吉代表处工作,成立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克州商会,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同时,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加速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通过线上平台走向国际市场,为外贸注入新活力。
“十四五”的五年,是克州外贸夯基固本、提质增效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克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整合口岸与产业资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未来,随着开放能级持续提升、产业支撑不断强化,克州必将在向西开放中展现更大作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开放动能。(全媒体记者 曲耀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