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克州新答卷 |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结硕果
| 来源 | 克州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锚定“三大布局”谋篇,聚焦“四大产业”发力——“十四五”期间,克州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引领,由传统粗放迈向绿色集约,自产业单一走向集群崛起。五年来,克州工业经济破局突围,工业总产值实现翻倍增长,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绿色转型步伐坚实,工业强州的脊梁更加挺拔有力,为克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磅礴动能。
锚定总量跨越工业经济跑出“加速度”
“这五年,克州工业的增长势头太猛了!我们看着产值一年一个台阶,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克州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间满是自豪。数据是最有力的见证:截至2025年9月底,克州工业总产值达117.32亿元,较2020年的49.83亿元实现2.35倍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8.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20年的35家增至74家,增幅达2.11倍。

阿克陶县科邦锰业,工人正在进行作业生产
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克州在全疆也是颇具影响力。电解锰产量稳居全疆第一,黄金、钛、铅锌等矿产产品产量位居全疆前列,紫金锌业、紫金黄金、紫金有色、科邦锰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凭借扎实的综合实力,在疆内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依托克州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我们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实现了从探采选冶到绿色开发的全链条升级,现在企业年产值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还多。”紫金锌业董事长李守业介绍道。
项目投资是工业发展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克州聚焦工业领域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69个,完成投资额148.5亿元,较“十三五”期间项目增加82个,投资额增长16.9%。六大优势矿产资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锰矿采选能力突破100万吨/年,铁矿采选能力达1000万吨/年以上,钒铁采选能力更是飙升至2000万吨/年以上,矿业经济已然成为克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聚力园区升级产业集群撑起“强引擎”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我们通过‘1+3’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让园区轻装上阵抓发展,现在入驻企业越来越多,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敬华说。“十四五”以来,克州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实现园区行政管理职能与市场经营职能剥离,推动园区集中精力聚焦主责主业。

克州江苏产业园
如今的克州园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乌恰县铅锌和黄金产业集群、阿克陶县锰铁产业集群、阿图什市钒钛产业集群、阿合奇县铜黄金产业集群,吐尔尕特口岸和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则向着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贸易基地和加工基地稳步迈进。截至2024年底,“1+3”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5.6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90.2%;工业增加值44.92亿元,增长235.3%;入驻企业696家,其中工业企业303家,规上工业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带动就业1.19万人,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承载区。
“选择落户克州园区,不仅因为这里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更因为产业集聚带来的协同效应。我们的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都能就近解决,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入驻阿图什市园区的德华纺织企业副总经理曲长青表示,园区的精准服务让企业得以专心搞生产、拓市场,投产三年来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
激活创新动能转型发展注入“新活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克州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这五年,我们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认定了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专精特新企业,让创新成为工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克州工信局企业科科长安红鹤说。“十四五”期间,克州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共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成功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这些创新型企业已然成为克州工业的“排头兵”,其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0%以上。“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始终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获得奖励支持资金,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中。”紫金锌业董事长李守业介绍,企业研发的新型矿产加工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附加值较传统产品提升40%以上。
创新驱动下,克州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电解锌、热镀锌合金、铜精粉、钛精粉等产品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电解锌年产能达13万吨以上,黄金年产能突破5吨,一批高附加值产品不仅畅销疆内,更走出国门远销中亚、东南亚等地,让克州工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深耕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开辟“新赛道”
“过去克州纺织工业几乎是空白,现在我们不仅有了规模化的棉纺产能,还形成了从纺纱、织布到服装、家纺的完整产业链,这是‘十四五’期间的重大突破!”克州工信局企业科科长安红鹤感慨道。五年来,克州精准补齐纺织行业短板,积极引进实力企业落户,围绕德华纺织、润华纺织等重点项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与结构调整。

克州德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十四五”期间,克州累计兑付纺织服装企业出疆运费、生产用电补贴共计1.45亿元,政策加持下,克州纺纱年产能从10万锭跃升至100万锭,织布机从无到有增至2224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克州棉纺年产能100万锭、年产坯布7万吨,服装产能200万件套、家纺产品50万件套、地毯5万平方米、针织(雪地)袜产能5000万双,形成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
“克州的政策支持和区位优势让我们坚定了投资信心,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销往东部沿海省份,还出口到中亚国家,年销售额已突破2亿元。”德华纺织企业副总经理曲长青说,企业将继续扩大产能,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纺织服装产业的崛起,不仅填补了克州工业产品空白,更成为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柱,预计年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转型之路擦亮“新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业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十四五’期间,我们坚决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让工业发展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克州工信局环资科负责人李凯表示。五年来,克州工信部门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克州光伏发电站
在节能降碳行动中,克州成效显著:组织科邦锰业等15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争取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3个,获得资金支持1864万元;依法淘汰落后砖瓦企业24家,腾出环境容量;争取自治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509万元,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9个,年节省标准煤2万多吨,8家重点用能企业绿电使用率达到30%以上。紫金锌业、汇祥永金、天山水泥等7家企业凭借优异的绿色发展成效,获评国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
“现在我们企业的生产废水实现100%循环利用,废气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通过技术改造,不仅降低了能耗,还节约了生产成本。”科邦锰业环保负责人黄向东说,绿色转型不是负担,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企业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打造绿色工厂新标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克州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深化“三大布局”“四大产业”发展思路,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加快构建具有克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贡献克州力量。(全媒体记者 伊帕尔 王鹏飞)(图为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