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映万山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两山』理念的克州实践
克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墨,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根植边疆大地,绘就一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壮美图景。
聚焦绿色发展擦亮生态底色
多年来,克州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后打响生态清理整治攻坚战与保护修复持久战,关闭非法采矿点,通过植树造林、种草复绿等举措,修复受损土地数千亩,实现从环境改善到经济激活、百姓增收的变化。
曾经的阿图什荒山秃岭,如今翠绿满坡,成为特色林果种植基地,当地群众从“守山发愁”变为“靠果增收”,这里也成了生态、产业、富民协同发展的地域。
沿G3012吐和高速驶入阿图什,连绵林海一望无际。谁能想到,这片绿意盎然之地,二十年前曾是沙石裸露、沙尘肆虐的“不毛之地”?
“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干粮上山,太阳落山才回家,手上磨了水泡就用布条缠上继续干。”一直生活在阿图什的阿布都热西提·塔力甫,是克州生态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自义务植树开始,他从未缺席,看着裸露沙石坡被白杨、红柳覆盖,看着清泉顺着管道流淌,更看着核桃、杏树等经济植物在修复生态的同时,埋下产业希望的种子。
多年的耕耘,换来了林海的繁茂。如今的阿图什北山和南山,既是吐和高速旁阻挡风沙的“生态屏障”,也是居民晨练、孩童嬉戏的“天然氧吧”。更可喜的是,阿图什南山经济林产业价值持续释放,除直接售卖当季水果外,当地引进果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让“鲜果子”变成了“金疙瘩”。
生态修复的成效,体现在实打实的数据中:“十四五”以来,克州累计造林3.983万亩,森林面积达441.89万亩,草地面积7298.14万亩;283种野生动物、7种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8个各级各类保护地总面积349633.33公顷,为野生动植物筑起“栖息乐园”。
生态之变映照着民生之暖。如今漫步阿图什,蓝天澄澈、绿意环绕,孩子们在草坪嬉戏,老人们闲坐聊天,“抬头见蓝天,四周皆美景”成了日常。“天更蓝、水更清,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王坤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真切感受。
将“两山理念”落地落实,克州的“绿色觉醒”不仅修复了山水,更激活了一方经济、幸福了一方百姓。如今的万山之州,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坚定前行。
践行“两山”理念奋进绿色征程
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时间节点,克州用山绿、水清、天蓝、沙变的显著成效,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完成矿山修复和国土整治数千亩,治理荒漠化土地数十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稳步提升,湿地功能逐步恢复,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
-主要河流水质持续改善,部分达II类标准,节水灌溉与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提升用水效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攀升,“帕米尔蓝天”成朋友圈“常客”。
-戈壁荒滩沙漠治理成效显著,从风沙肆虐地逐渐变为生态屏障与特色产业基地。
这份青绿答卷的背后,是克州以建设生态宜居边疆地区为目标的坚定实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统筹布局,算长远账、整体账,高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风吹石头跑”曾是乌恰县康苏镇原玛依喀克戈壁的真实写照。而今,在干群接续奋斗中,这片不毛之地逐渐蜕变为集生态、产业、民生于一体的发展基地,书写着戈壁生态治理与富民增收的亮眼答卷。
数据显示,2006年起,4万余人次顶着风沙、抗着雪灾,靠铁锹镐子开沟修垄,用涝坝水、地窝子支撑建设,开启戈壁改造征程。19年间,8万余亩荒滩完成生态逆袭;44701亩森林草地铺就绿毯,17208亩特色林果缀满枝头,6548亩耕地年产粮食超200吨,曾经的风沙源变成了生态屏障。
生态改善的同时,产业振兴同步发力。589座设施大棚让牧民变身新农人,樱桃、西红柿等果蔬年销130余吨,填补了当地“菜篮子”空白;22388.31亩紫花苜蓿年供鲜草238000多吨,不仅满足39313只(头)牲畜饲草需求,更实现从“买草”到“卖草”的转变。
克州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唐舸峰表示,通过修复生态,同步出台产业方案、培育加工企业,仅无花果全产业链就带动上万人就业。
实践表明;生态保护通过少算眼前账、多算长远账,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既为子孙后代留存生态资产,更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根基,让美丽中国建设的克州实践持续焕发光彩。
以绿色发展书写民生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最终落点是民生福祉。近年来,克州坚守“环境就是民生”的准则,以生态改善赋能群众生活提质,让“绿色福祉”惠及城乡各族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与民生共赢的发展之路。
近日,托什干河(克州段)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阿合奇县聚焦托什干河流域治理,通过修筑防洪堤、种植特色灌木、建设湿地公园等举措,改善了曾经脆弱的流域生态,减少了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也日益丰富。
克州还依托草原风光打造特色旅游线路,牧民通过“养殖+旅游”实现双重增收,让“草原绿”成为“幸福色”。
如今的克州,城乡处处是生态惠民的生动图景:城市里,公园绿地扩容,空气质量改善,“推门见绿”成为日常;乡村中,人居环境提质,乡村旅游兴起,村民稳稳端起“生态碗”。截至今年8月,克州5条河流湖(库)11个国控、区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1-8月阿图什市空气质量优良率49.8%,优良天数121天。
山水之变,犹如一扇窗,照见“两山”理念提出20年来广袤城乡的绿色蜕变。更像一把标尺,标注出这一科学理念自提出之日起就从未改变的民生刻度。(全媒体记者 苏比努尔·依明江 伊帕尔·阿卜力米提 张亮)
记者手记:
20年山水巨变,20年真理闪耀。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路径,从无止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作墨,西陲大地定能涌现出更多“点绿成金”的故事,也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出更多属于美丽克州的崭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