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驰沃野 丰收绘新图
|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金秋时节,克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阿图什市的棉田,采棉机高效作业,将雪白的棉花打包归仓;在阿合奇县的草场,收割机往来穿梭,把牧草压实成捆;在乌恰县的田间,玉米收割机吞吐有序,金色籽粒倾泻如流。机械、科技与农人的辛勤共同勾勒出克州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在阿图什市格达良乡沙拉塔拉村的棉田里,大型采棉机正紧张作业,采收、压缩、打包流程一气呵成。“我今年种了5970亩棉花,从10月3日开始采收,预计11月中旬全部完成。机械化采收不仅把工期缩短了近一半,成本也降下来了。”沙拉塔拉村种植户李仲香说。
格达良乡在棉花生产方面早谋划、早行动,从北斗导航播种、无人机植保到智能灌溉,实现了从种到收的“保姆式”科技服务。
今年以来,阿图什市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保障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前对接收购企业,搭建产销平台,让棉农种得安心、卖得顺畅。目前,全市棉花采收进度稳步推进,预计11月中下旬全部结束。
与此同时,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的饲草料基地也迎来丰收。连片牧草长势旺盛,收割机穿梭往复,村民们紧随其后进行压实、裹包作业,不一会儿,一个个扎实的“草墩子”便整齐码放在田间。
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是阿合奇县推动产业振兴的成果之一。2023年,当地投入3000万元建成4700亩集中连片饲草料基地,创新推行“村委会+农户+公司”联营模式。经过三年发展,这一模式路径日益清晰,效益持续显现。
科学种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关键。基地采用燕麦套种苜蓿、玉米等先进种植方式,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截至目前,已生产苜蓿草捆5.2万捆、青贮玉米500吨及其他饲草料1200吨,年产值达200万元。这些优质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不仅稳定供应本地养殖户,还远销外地养牛场,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客户群。
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基地通过土地流转为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超100万元,带动12人稳定就业,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吸引着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毕业于伊犁职业技术学院的加依达尔拜克·加里力说:“有了饲草料基地,牛羊吃上了高质量‘口粮’,我们还能参与分红。我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更要为家乡建设出力。”
作为运营主体,新疆兰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公司林业产业经营部经理库巴提拜克·吐尔迪巴依说:“我们将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四个百万工程’,为畜牧业提供更优质、更经济的饲草料,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牧民增收。”
在乌恰县黑孜苇乡,金土地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的2100亩玉米同样喜获丰收。
广袤田间,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机械所过之处,金黄籽粒如流水般汇入储粮仓,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均匀铺洒在田地里。收割机手熟练操作,卸粮筒缓缓伸出,饱满的玉米粒似金色瀑布倾泻而下,源源不断地装入运输车中。
公司负责人党贵说:“今年的玉米收成这么好,得益于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我们采用了先进种植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全程严格把控,确保玉米品质与产量。今年这2100亩玉米总收益有望突破310万元。”
这片丰收的土地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增收机会。公司通过聘用周边村民参与种植和采收,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我们希望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党贵说。
该玉米种植项目是黑孜苇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黑孜苇乡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在玉米种植中,智能化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水肥利用效率。无人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为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黑孜苇乡副乡长韩振甫说:“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改革,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导更多农民参与农业生产,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懈努力。”(全媒体记者 温彤 熊宣然 田超利 通讯员 杨林 乌兰别克 阿迪力 杨治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