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 共绘未来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克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近年来,克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六个维度”持续发力,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推动各民族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努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州地。
固基铸魂:多维度夯实民族团结根基
如何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成为各族干部群众自觉行动,是克州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州地的核心课题。自治州党委高位推动、系统谋划,注重“有形有感有效”,从语言、空间、文化、精神等关键维度,为民族团结筑牢根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全州聚焦党政机关、教育医疗、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窗口等关键领域,推动干部职工率先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潮。
同时,创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场景,将其融入校园课堂、社区活动与乡村振兴实践……在校园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各族学生互学互助、生活交友的“共同语言”;在农牧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走进农牧民日常生活,用通俗表达讲解惠民政策,让群众听得懂、能参与。
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搭建的“连心桥”上,民族团结始终贯穿于各级各阶段教育中,各族孩子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帕米尔高原每一寸土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克州每个人心里。
走进阿图什市昆山第二小学,课间时分的校园充满活力。操场上,各族学生奔跑、嬉闹,操场旁的座椅上,四年级(1)班的乃孜热·阿不都力江正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用国家通用语言畅快交流学习心得,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她说:“我和各族同学一起讲国家通用语言,能准确了解彼此的想法,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近!”
居住空间的互嵌是促进情感交融的重要载体。全州以城市建设“四大行动”为契机,全面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由“嵌入”向“融入”跨越。截至目前,全州城区68个公租房小区、349个住宅小区均已达成100%互嵌,各族群众交错而居,在守望相助中拉近心灵距离。这种“空间融通”正持续转化为“人心相通”,让“邻里和谐一家亲”成为常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各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克州先后开展“一月一主题”“铸牢共同体共圆中国梦”等宣传教育活动2400余场次;依托传统节日,以“村晚”“广场舞比赛”为载体,举办各类文艺演出、全民阅读活动1600余场次。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深扎根群众心中,文化的共赏共享,不断夯实着各族群众的情感基础。
克州的土地上,奉献的故事代代相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注脚”。从用脚步丈量边境线、在石头上刻下“中国”的布茹玛汗·毛勒朵,到扎根帕米尔守护群众健康的吴登云,再到救助游客的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以谢依特小学支教教师为代表的广大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播。
谢依特小学二年级(1)班学生沙丽娜·阿迪力说:“从小我们就听过布茹玛汗奶奶在石头上刻'中国'和吴登云爷爷坚守帕米尔救助乡亲的故事,现在还在电视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老师守护我们成长的事迹。这些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守好家就是守好祖国,我们要好好读书、热爱家乡,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把“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从语言互通到空间互嵌,从文化交融到情感共鸣,克州正以全方位实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春风化雨:多举措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长期系统工程,克州深刻把握民族工作形势,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贯穿始终,以文化润疆“十二项工程”为抓手,以“十二个铸牢”为遵循,在“有形”上显担当、“有感”上见真章、“有效”上作贡献,通过活化文化资源、创新传承载体、深化交融实践,让民族团结理念在文化浸润中融入群众生活。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克州充分发挥各级政策宣讲团、基层理论宣讲员作用,常态化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活动。2024年,各类宣讲累计开展6.12万余场次;同时,以33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推进“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抵制高价彩礼倡导文明风俗”等专项行动,培育各族群众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推出《乌恰县民警“泥流满面”》《睫毛挂霜的守护者》等作品,阅读量突破上亿次,让民族团结的声音传得更广、更深。
克州还发挥《玛纳斯》史诗、红色戍边文化、百年足球之乡等独特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的作用,持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破“静态展示”模式,打造沉浸式“动态体验”场景,推出了《帕米尔姑娘》《国境线上的母亲》《情润天山》等优秀文艺作品。2024年龙年央视春晚中,玛纳斯说唱《永恒的诗篇》与舞蹈《舞乐新疆》精彩亮相,借助国家级平台将“世界的帕米尔永远的玛纳斯”文化品牌推向全球,展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深厚文化动能。
今年7月,帕米尔高原遭遇强降雨,314国道多处路段突发泥石流,导致道路阻断,车辆滞留。漫长的等待中,阿克陶县牧民、志愿者们自发组成救援队伍,为受困游客免费提供热水、鸡蛋、馕和抓饭。
“当时又冷又饿,没想到他们很快送来食物和热水,那一刻真的特别暖!”游客的感慨,正是各民族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生动体现,在帕米尔高原生动演绎了各族群众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壮美画卷。
惠民利民:全方位共享团结进步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克州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通过推动产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工业经济“三大布局”“四大产业”、农业产业“四个百万工程”,加快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蓬勃发展带来充足就业岗位,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旅游景区处处涌动活力,让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
在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阿克特克提尔村的分红现场,崭新的分红款整齐摆放,村民散孜斯巴依·萨依拉洪接过分红时脸上洋溢着对好日子的满足:“我们家领到了分红,还在村里企业找到离家近、收入可观的工作,这样的日子踏实又幸福!”
就业与教育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克州将其放在突出位置。2024年落实就业补助资金1.4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49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34%,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突破16万人,城镇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让“劳有所得”承诺落地生根。教育领域,2024年推动克州实验中学举办内初班,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设立,填补相关教育领域空白;中考平均分、高考本科上线率显著提升,让各族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新征程上,克州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州各族群众的携手奋斗下,续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辉煌,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帕米尔高原绽放得更加绚烂!(全媒体记者 熊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