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之笔绘就克州教育新图景
来源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改革的本质,是突破瓶颈、回应期盼。克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抓手,用一系列靶向精准、务实有力的改革举措,破解了师资短缺、资源不均等难题,不仅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更让“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群众期盼照进现实,着力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执教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生动局面。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师资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克州通过多渠道补充师资,让新鲜血液源源不断注入教育事业,缓解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推动“高证低就”教师转段转科,实现人才的精准匹配,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深化职称评聘改革,打通“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渠道,让“优者上、能者干”的导向深入人心。
这种立足本地实际的改革举措,不仅优化了师资结构,更激活了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城乡义务教育成绩差距缩小超42%、乡村学校内初班与内高班录取“零突破”,正是改革红利的直接体现,印证了“抓师资就是抓质量”的硬道理。
以改革思维构建多维度教师保障体系。做“减法”改革,专项治理非教育教学事务、严格保障法定休假,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做“加法”改革,足额发放各类津贴补助、落实教师优先优待政策,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存在感;做“支撑”改革,建立教师名誉保护机制、搭建“教师培养千万工程”“名师工作室”等成长平台,既为教师“撑腰鼓劲”维护尊严,又为教师“搭梯铺路”助力成长,逐步形成“名家带新秀、骨干促整体”的良性循环。当改革把对教师的关爱从“口号”变成“行动”,教师便会把这份温暖转化为扎根边疆、潜心育人的持久动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促进公平优质,彰显教育改革“为民本色”。克州以“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韧劲,通过改革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用数据回应群众期盼。三年间,中考总分及格率提升12.84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率累计增长15.11个百分点、重点上线率翻倍——这一组组上扬的数据,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硬核证明”;从改革政策推动“本地招收内初班”,让孩子不必远赴他乡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到持续深化“乡村教育补短板”改革,让乡村学校硬件、师资向城市看齐,克州用改革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边疆每个角落。这份“以改革提质量、以质量惠民生”的实践,不仅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期盼成为现实,更让教育成为凝聚民心、汇聚边疆发展力量的重要纽带。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改革既要注重制度创新的“力度”,也要体现人文关怀的“温度”,更要彰显教育为民的“本色”,这样才能真正让教育为实现长治久安筑基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