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特色资源做足富民文章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克州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坚持“聚焦唯一性、放大独特性”,通过发展小作坊、小制造、小加工,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持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乡村小商品生产从“点上萌芽”到“遍地开花”。
面粉厂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
近日,阿合奇县良种场阿依尼克喀克尔村奇山面粉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该县首家全自动面粉加工厂诞生。这座总投资达100万元的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将有力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阿合奇县小麦多种植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使得小麦的品质优良。奇山面粉加工厂精选当地优质小麦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产出的面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
踏入宽敞明亮的厂房,全新的生产线上,颗粒饱满的小麦经过筛洗、研磨等一系列全自动化的精细工序,被加工成面粉,传送到包装区。员工们熟练地进行装袋、封口作业,并将成品整齐码放。
面粉加工厂负责人阿力拜克·哈力胡力说:“这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面粉12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面粉加工厂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吸纳本地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4000到5000元。
村民李勇胜说:“我在加工厂里主要负责设备维修,在家门口就业,又能有稳定收入,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为带动更多村民增收,面粉加工厂与周边村民签订了小麦收购协议,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同时与阿合奇县国投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有效拓宽并稳定了面粉销售渠道,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该面粉加工厂预计年产值达90万元,利润逾10万元,所得收益主要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村民分红。
“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产业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优质面粉品牌,让更多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我们的健康面粉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产业振兴。”面粉加工厂负责人阿力拜克·哈力胡力说。
“小绣针”连起乡村振兴“大文章”
在阿克陶县巴仁乡古勒巴格村,不起眼的农家院落因深挖特色资源而变身为带动妇女增收的“梦工厂”。
走进新疆精织商贸有限公司刺绣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绣娘们熟练地操作数控绣花机,各色丝线精准地绣出繁复的图案,一幅幅融合民俗特色与现代审美的刺绣作品成型,生产车间里跃动着科技赋能产业的生机。
古勒巴格村刺绣以其浓郁的民俗特色、缤纷多彩的花卉图案而闻名,公司2020年1月成立,在村“两委”的积极扶持下,如今已成为开启村民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刺绣厂采取“集中生产+订单销售”模式,既确保了产品品质,更打通了市场渠道,让传统手艺成为帮助妇女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车间负责人古拉姆拜尔·热合曼江说:“目前厂子带动80多名本村及周边妇女稳定就业,人均收入2500元以上。刺绣厂的原料采用优质的新疆棉,生产的刺绣产品色彩绚丽饱满、对比鲜明,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每天订单都很多,产品主要销往乌鲁木齐、阿克苏、和田、喀什等地,大家每天都干劲十足!”
村民古丽苏姆·艾萨江和妈妈同时在工厂工作,母女俩在刺绣厂绣出了双倍的喜悦。“我从小看妈妈绣花,但以前总觉得那只是“家务活'。现在不一样了!在厂里,我不仅学会了刺绣技艺,还把手艺变成了收入,希望我们的刺绣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和喜欢。”
近年来,克州坚持市场化原则,持续加大农村集体闲置资产项目盘活利用,支持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加快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2024年,全州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6亿元。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小商品生产企业、合作社435家,生产各类小商品500余种,2024年,经营收入达1.33亿元。同时,依托区位优势,瞄准中亚国际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布局小商品生产,开办外贸出口加工型企业,集团运营、抱团出海,推动64种小商品走出国门,努力把小商品干成大产业,真正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转变为惠民生、得民心的过程。(全媒体记者 王鹏飞 通讯员 雷海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