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国美协采风团沉浸式感受中国西极·万山克州澎湃新貌
来源 | 克州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中国画家康书增、何加林、窦金庸、王利军、李文绚、赵胜利、秦建新、于文江、何占福、万里明、尹沧海、巫卫东、王跃奎、刘海勇、苏涛、杨锋、李夏夏,油画家邵亚川、孙洪利、宋克、陈功军、仝紫云,水彩画家周刚、赵龙写生
作为克州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新时代新乡村新变化”线下采风传播活动,中国美协应邀深入中国西极·万山克州进行为期九天的采风活动。
采风活动在克州第十一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启程,美术家们先后走进祖国西陲的边防哨所、帕米尔高原的冰川湖泊、克州灿烂的民族村落与历史遗迹开展采风写生。他们以画笔为媒,在行走中感受,在写生中思考,深情记录新时代新疆的壮美画卷与发展脉动。
界碑无言画笔有声,致敬万里边关的忠诚守护
在布茹玛汗·毛勒朵荣誉室感受新时代民族团结与爱国守边精神
克州拥有1133.7千米边境线,漫长的边境线上镌刻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誓言,是采风团此行的精神坐标。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在采风团启动之时便点明了此行的意义:“‘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是克州最深沉的精神基因,在这里,涌现出布茹玛汗·毛勒朵、吴登云、阿布都加帕尔·猛德等先进模范人物。同时,克州有中国西极、万山克州之称,拥有白沙湖、冰川公园、红山峡谷与非遗文化玛纳斯、驯鹰习俗、刁羊等众多自然奇观和人文名胜。新时代的克州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加工制造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他期待美术家们带着真诚与敬意深入新时代的克州,描绘这片热土,把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
在吉根乡巴依玛提护边员执勤点写生
亲历边防,美术家们深受震撼。7月15日,在克州吉根乡巴依玛提护边员执勤点,美术家们直面戍边人的坚守。
中国美院教授周刚在哨所为护边员画像时激动不已:“画不出他们的那种平凡、坚韧、朴实却高大的形象……他们践行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疆。”广州画院专职画家李夏夏目睹不同民族战士共守国门,“冷风,细雨伴随着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她立刻在岗楼里拿出画笔记录下战士的面容,“帕米尔高原的风雪与阳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丰富的色彩痕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协名誉主席秦建新将“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事迹”称为“一堂生动的微党课”,认为这是对“美术家们的一次理想信念的精神洗礼”。
石榴籽情一家亲缘,描绘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
行走克州,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景象,是美术家笔下最温暖的底色。和谐共居、文化交融的日常,成为生动的创作源泉。
在阿图什市采风
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欢庆画面,让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文绚感受到克州各民族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与现代化、内地化相融合而又保留了民族习俗的繁华和多样性的生活景象”,为创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疆画院专职画家苏涛感慨于所见所闻:“在这里各民族是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共饮一壶茶、共跳一支舞的日常。”
在阿图什无花果小镇写生
7月14日,在阿图什无花果小镇的采风写生时,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于文江感受到当地村民“都很松弛、很快乐地在这方土地上生活”,这种幸福感染着美术家。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孙洪利一路目睹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奋进的生动场景”,认为“民族团结是新疆最美的风景”。
在奥依塔克红山谷(上)和克州冰川公园(下)写生
7月16日—17日,采风团来到奥依塔克红山谷和克州冰川公园写生创作。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在与当地民族美术家并肩写生时,顿悟:“民族融合从不是概念,是画纸上你添的那抹红、我补的那笔绿,是我们共绘的山河里,彼此都认出了家园的模样。”
沃土育新艺路前行,扎根人民激发创作新声
克州壮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发展气象,为美术家提供了丰沛的创作灵感和思考。此行走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艺术突破的关键。
参观克州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克州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克州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为美术家们理解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提供了历史纵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功军深刻认识到“美术家的责任和使命,从生活中来,到人民中去”。宁夏美协主席何占福认为此次活动“为美术家们提供了深入生活的机会……让我们走出画室,亲身感受时代的脉搏”。中国美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创作根本,“相信克州之行会再启感动你我的创造之路”。面对克州“万山之州”的雄伟地貌,中国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何加林惊叹:“原先的笔墨语言在如此雄伟的大山面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经过几天的写生,我的笔墨语言有了新的突破。”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王利军被边塞风光强烈震撼:“一览无余美不胜收的边塞风光不仅唤起美术家的灵感,也催生出强烈的创作冲动!”,民革中央画院理事窦金庸思考着“笔墨当随时代”,如何“激活传统笔墨语言来表现当代生命力”。
7月14日上午,美术家宋克以《主题性绘画创作的形式表达与作品赏析》为题,进行美育大讲堂授课,现场气氛热烈,听众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从画室到克州,从帕米尔到丹青画卷,这可以说是一场精神的远征。本次大采风活动,从《玛纳斯》史诗唱响的舞台到阿图什甜蜜的无花果树下,美术家们用脚步丈量热土,用心灵感受忠诚与团结,用画笔探索创新。这趟深入克州的旅程,不仅收获丰富的创作素材,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基因的传承。采风团将把“中国石”般的坚守与“石榴籽”般的情谊,边疆的界碑与民族的情谊凝练于笔端,转化为“有温度、有力量的作品”,向世界讲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疆故事和中国故事,共同谱写成新时代美术创作中不朽的篇章。(全媒体记者 赵天宁 武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