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零碳供电!清洁能源赋能生态经济双赢之路
来源 | 克州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当最后一缕阳光在祖国西陲缓缓落下,这片西极之地在暮色中点亮了戈壁新绿。克州凭借连续十周实现新疆地市级全域零碳供电的成就,为区域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克州光伏发电站(央广网发伊帕尔摄)
作为新疆唯一全域无火电装机的地州,克州成功构建起集“光伏+水电+风电+储能”为一体的全链条清洁能源体系。
全国最大的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央广网发伊帕尔摄)
“从帕米尔高原到戈壁滩涂,清洁能源电源点星罗棋布。”国网克州供电公司新闻发言人黎兵言语间满是自豪:“这里矗立着西北地区海拔最高的乌恰风电场,年平均风速超7米/秒;全国最大的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可在电网负荷波动瞬间实现毫秒级响应。如今,克州电网100%的电力供应均源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乌恰县风电场(央广网发伊帕尔摄)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克州对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与精准把握。年均2799小时的充足日照、每平方米1700千瓦时至1800千瓦时的太阳辐照量,加之百万亩广袤戈壁,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天然沃土;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汇聚成七大水系,年径流量超70亿立方米,每逢夏季用电高峰,水电站便开足马力,为电力供应筑牢坚实后盾。“独特的高原地貌不仅赋予我们绝美的自然风光,更馈赠了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克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炭电力科负责人臧宝莹深有感触:“我们正全力推动‘风光’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电力网架(央广网发伊帕尔摄)
走进国网克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电子屏幕上跃动的数据,诉说着电能调度的“智慧密码”。“通过‘源网荷储’协同调度机制,我们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输送。”国网克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玖生介绍,夏季光伏满发时,调度水电蓄水调峰;夜幕降临,储能系统与水电接力续航。这套智能调度体系就像电网的“最强大脑”,面对冬夏用电高峰的剧烈负荷波动,能够快速实现“削峰填谷”,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阿合奇县供电公司巡视检查(央广网发伊帕尔摄)
清洁能源转型的纵深推进,让克州的“绿水青山”既守住了生态底色,又释放出经济价值,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媒体记者 伊帕尔)
责任编辑:朱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