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聚焦的克州,是什么样的?
来源 | 克州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近日,“沿着高速看新疆”主题采访团、新华社《洋洋大观》摄制组与“边关万里行”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组相继走进克州,前往阿图什市、阿克陶县、乌恰县、口岸及部分州直单位开展为期六天的采访拍摄活动。活动期间,采访团以高速为径,走访山川戈壁,眺望边关口岸,探访城镇乡间,聚焦基层足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通过专业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出彩的镜头、创新的表达,感受克州发展步伐,聆听时代脉搏,全景展现克州70年来的光辉奋斗历程,见证克州70年来的沧桑巨变。
采访团记者在伊尔克什坦口岸采访通关司机。乌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陈子萧摄
在“沿着高速看新疆”活动中,采访团一行走进伊尔克什坦口岸,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克州的发展脉动。作为国家一类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师瑶说:“伊尔克什坦口岸的蓬勃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合作与共赢的生动写照。高速公路的便捷不仅促进了贸易的繁荣,更为当地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里创新试行的全时段货运通关模式,无疑为其他口岸树立了标杆。”
在克州博物馆,采访团透过丰富的展品深入探寻克州的历史文化脉络。中国外文局记者徐峥榕说:“每件展品都仿佛拥有生命,它们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让我对克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真切感受到克州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这种精神令我深受触动。”
采访团记者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无花果种植基地了解无花果种植情况。全媒体记者娜孜热·尼加提摄
在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无花果种植基地,采访团了解到随着高速公路的通车,当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无花果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松他克镇阿孜汗村无花果风情街,采访团品尝着美味的无花果和各种美食,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日报记者韩立群感叹道:“这里真是太美了!无花果不仅好吃,还带动了整个乡村的发展。”
“沿着高速看新疆”主题采访团记者在阿孜汗村风情街游客中心参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秦梅花摄
采访团记者在阿孜汗村风情街无花果木栈道参观。全媒体记者杨杰摄
与此同时,新华社《洋洋大观》拍摄组也来到了克州。作为展示克州足球文化的重要窗口,依克萨克博物馆以丰富藏品吸引拍摄组目光;肖鲁克女子足球队在训练场上用汗水践行足球精神,成为镜头焦点;拍摄组还记录下克州足球联赛中球员拼搏与观众欢呼的精彩瞬间,多角度呈现克州足球文化的魅力。“边关万里行”大型全媒体采风活动组则深入克州边关地区,记录边防官兵的坚守与奉献,以及边境地区的发展变化。在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之家”,采访组细致了解护边员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情况;在“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连哨所,官兵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与付出,成为戍边精神的生动诠释。采风活动组的足迹还延伸至吐尔尕特口岸,见证通关口岸的繁忙景象与开放活力;探访阿克陶县桢中古城,从历史遗存中追溯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走进昆仑佳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地感受牧民通过安居工程实现由牧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华丽转身。这些探访串联起克州在边境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就,鲜活呈现边疆地区民生改善的生动图景。
从空中俯瞰吐尔尕特口岸全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邹懿摄
各方媒体聚焦的克州,是什么样的呢?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文化交融”的典型缩影,是文化润疆工程的鲜活注脚,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
媒体对克州的报道截图
此次采访摄制组共有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光明日报、中国外文局、新疆日报(石榴云)、新疆广播电视台等17家媒体45名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及配图陆续在各大平台刊登。
(全媒体记者 杨杰 娜孜热·尼加提)
责任编辑:朱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