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州:本科教育迈向新征程
来源 | 克州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夏日的帕米尔高原,万物并秀,生机盎然。作为克州第一所本科院校,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通过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等,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踏入校园,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智慧教室里,智能终端能够帮助师生开展互动教学,让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图书馆内,各类图书随时为学子们“充电”;电商直播实训室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推介家乡特色农产品……
作为克州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自去年迎来首批本科新生以来,始终秉承“党旗领航、育人为先、开放融合、职教固边”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学校充分发挥克州区位优势,探索地方政府与职业本科高校高起点创立、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校长郎扬介绍,“克州校区以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加速推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克州优化社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高质量教育离不开优质师资的支撑。为了增强师资力量,学校建立“派引援募兼”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借助援疆优势,引进江西、江苏名师,来学校授课。目前,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来自江苏、江西12所对口支援高校教师20人,银龄教师14人,主校区选派17人;高级职称占比52.9%,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58.8%,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
在师资队伍中,援疆教师与银龄教师是两支重要力量。江西援疆教师陈朦不仅指导学生在全国竞赛中实现突破,还助力校区成功申报科技项目,为学校发展注入创新动能。谈起一年的感受,她说:“我从江西南昌来到克州开展援疆教学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受到了校领导和教师们的关心支持,学生们也很热情、多才多艺,让我迅速融入到了这个温暖又充满活力的大家庭。我将竭尽所能,把他们培养成才。”
14名银龄教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发扬退而不休的精神,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发挥“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养。
有着44年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高俊长说:“我在网上看到‘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便毫不犹豫报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当下,我想这里一定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助力发展。”
授课过程中,高俊长发现学生求知欲很强,时常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他抓住这些契机,与学生深入交流,指导他们解决学习、模型制作中的难题。创新性地以学生制作的专业课模型为载体,精心策划期中、期末教学成果展览。直观的成果展示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自信和学习动力。
在期末教学成果展览上,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2班学生孟凡平指着展台上的电磁炮模型高兴地说:“每次调试遇到卡壳时,高老师总会带着我们对照理论公式找问题,甚至陪我们修改到深夜。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模型在展览上转动起来,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课程设置上,2024年首批招生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财税大数据应用等6个专业。
教学中,学校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今年“6·18”电商直播季,学校与新疆锦裳优品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最美试镜者”直播人才选拔活动。活动当天,30名电商学子经过系统培训,组建了5支风格各异的直播战队,将专业课程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在持续近8小时的直播中,学生们通过场景化展示、互动营销等方式,成功推介了艾德莱斯新中式旗袍、时尚马甲、民族风女装及特色睡衣伴手礼等产品。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构建了“真实项目驱动、专业能力提升、市场反馈检验”的三维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实现了“教、学、做、评”一体化,更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一批懂理论、会运营、能实战的新时代电商人才。
今年,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立足新发展阶段,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本科专业数量由原有的6个专业拓展至12个专业。此次新增设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全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旅游管理、应用俄语、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是学校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充分调研论证后,在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常务副校长胡普树表示,“通过加大设施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订单式’培养,动态调整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着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让教育成为克州发展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