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为墨 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美丽克州
从草木葱茏的南湖公园,到出门即景的滨河公园;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城市,到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正在克州徐徐展开。
美不胜收的景色背后,是克州力争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克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毫不放松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答卷写在碧水蓝天间。
铁腕治污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这几年,细心的人会发现,每年进入冬季后,阿克陶县白山湖都会迎来成群的候鸟,它们在湖面上飞舞、嬉戏、觅食,成为冬日里的一道风景。这归功于阿克陶县城乡环境提升改造项目中白山湖清淤工程的实施,提升了湖水水质,优化了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动物种群也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迹的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
夏季,漫步在阿图什市南湖公园,迂曲回环的人工湖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野鸭、红嘴雁、麻雀等鸟类集聚,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协奏曲。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常常带着孩子来散步、游玩的市民艾尔帕提·吐尔洪说。
蓝天、碧水、净土是环境保护中的三大重点领域,分别对应空气质量、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克州扎实做好
生态环保“六篇文章”,既出雷霆之举,又下绣花功夫,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以控烟、控尘、控气为重要抓手,强化执法、监测以及监管工作。全面落实《自治州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重点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格落实减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力度,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提高。2024年,以首府城市阿图什市来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8天,优良率67.8%。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克州树牢“人水和谐”理念,统筹节水、蓄水与调水,科学推进水网建设。强化对城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确保达标排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积极开展“清四乱”、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5条河流湖(库)国考、国控、区控11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托什干河(克州段)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城乡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全州无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机。
在土壤污染防治上,克州全面加强全域土壤和地下水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阿图什市还强化“家门口”的公园建设,先后建成15处公园游园,博古孜河一滨河公园一北山生态林等民生项目共同构成城市之间的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率达100%。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98%,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达50%以上,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0.8千米以上。在家里坐久了,市民可以在小区门口的公园跳跳广场舞;出门走累了,可以到街边的公园歇一歇;下班回家,可以从公园中的慢行道穿行······
生态修复重构绿水青山家园
漫步北山公园,目之所及,皆是绿色。自2004年开始,阿图什市开展生态绿化工程,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积极投身绿化行动。先后投入2.1亿元,种植面积3万亩、栽植各类树木168万余株,参加植树的各族干部群众累计17万人次,建起北山、南山绿化基地。
护林员艾尔肯·库尔班便是参加绿化行动的一员,他是阿图什市松他克镇肖鲁克村村民,从2014年起参与北山生态造林。他回忆道:“植树造林之前,北山一到夏天地面温度非常高,穿着鞋子都觉得烫脚,遇到下雨天,雨水卷着泥土、石块冲进城区。”而现在,他精心管护着亲手种下的沙枣树、核桃树、苹果树,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满是自豪。
经过20多年的接续奋斗,北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绿树成荫,沙枣、梧桐、白蜡、核桃树等各类树木漫山遍野,形成东西长20余公里,南北宽1公里的“绿色海洋”,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生动展现着克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越成果。
阿图什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林草工作站党支部书记丁鹏说:“如今的阿图什北山公园宛如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绿色明珠,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后花园’。”
克州气象台数据显示,北山绿化工程实施后,阿图什市大风、浮尘天数明显减少,夏季气温较前些年下降2摄氏度,空气湿度提高15%,生态效益显著。
阿合奇县自2006年起大规模种植沙棘,目前种植面积达6.5万余亩,这些沙棘林既增加了林木面积和植被覆盖率,提高了土地蓄水量,形成了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也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立足“生态立州”战略,克州大力实施重点生态治理和修复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在荒山荒坡、戈壁积极建设生态林的同时,还因地制宜种植大果沙枣、无花果、新梅、巴仁杏等经济林,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制度护航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自然生态美景,克州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的常态化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全面推动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成果应用全覆盖。
逐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科研项目的投入,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环境治理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依托污染源在线监测等平台,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监测。
随着克州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高,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宜居家园建设正大步迈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克州一张亮丽新“名片”。(全媒体记者 刘媛 吾拉依卡勒·米卡提)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