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克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资源、汇聚力量,以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机制融合为抓手,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走进综治中心的门,就意味着矛盾纠纷进入了办理程序。”阿图什市综治中心负责人厚娟说。
在阿图什市综治中心群众接待窗口“挂号”后,“小毛病”在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就能解决;“一般病情”由司法、法院等部门专业调解员“接诊”,对症下药;“疑难杂症”由综治中心汇聚咨询专家、特邀调解员、阿图什市领导接访等多元力量,开展综合判断、专家会诊。信访评理、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多事项在综治中心可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社会治理效能,机制要先行。阿图什市综治中心建立政法单位常驻、其他单位轮驻或随驻制度,建立健全事项受理、议事会商、重点调度、闭环处置、考核问效等多项机制。常态化开展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业务技能培训,以训促学、以思促干,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同时,完善“纵向多级支撑、横向多元联动”工作架构,实现“线上线下摸排汇总、信息平台分流转办、疑难案件部门联动、综治中心限时盯办、案结事了回访考核”的工作闭环,持续强化综治中心“软实力”,使基层治理更有力度。
腾林在一次施工作业中从操作架上摔倒,致使腰部受伤。经相关部门认定,此次受伤属于工伤范畴,被评定为伤残9级。然而,用人单位却一直未对腾林进行应有的赔偿。近日,腾林走进阿图什市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帮助他提起劳动仲裁,解决了赔偿问题。
阿图什市综治中心还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区,聘请2名律师作为法律咨询专家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注重打造人民调解品牌,2名特邀调解员常年入驻,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动员号召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组建“银发”调解队伍,同时,组织阿图什市30个部门和单位的行业调解员组建“议事调解团”,全力配合综治中心会商化解纠纷,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善治。
“将以综治中心为支点,建优建强综治‘肌体’,持续健全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厚娟说。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方面。今年年初,阿克陶县综治中心完成阵地改造,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和流程图,推进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查服务中心、治安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此外,30余家部门单位轮驻中心,多部门同堂办公,实现集中资源、集约管理、集成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好所有事”。
近日,阿克陶县巴仁乡库木村村民古某与丈夫努某闹了矛盾想离婚,巴仁乡综治中心调解员尝试对古某和努某进行调解,可两人态度坚决。第一次调解失败,问题经平台反馈,上报至阿克陶县综治中心,由轮值法官再次展开调解。在理清了双方的矛盾焦点后,法官逐一做通思想工作,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表示要互相体谅,好好过日子。
“多亏了法官帮忙,把矛盾解决了,今后我一定和妻子好好过日子。”努某充满感激地说。
阿克陶县还通过线上同步收集群众诉求,各街道(社区)均设有“民情110”接收台,将线下收集的群众诉求交由专职人员录入平台。同时,“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收集的诉求,综治中心也会对其进行繁简分流,层层解决。
阿克陶县阿克陶镇诺库其艾日克村阿某想追回艾某拖欠的4400元钱,他扫了扫家门口张贴的阿克陶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小程序二维码,填写诉求并上传。当天,诺库其艾日克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解员便对阿某和艾某进行调解,艾某当场向阿某支付了欠款。
“本以为这事还得拖一阵子,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调处中心办事靠谱。”阿某说。
针对收集到的疑难复杂纠纷和困难诉求,综治中心实行“书记站台”工作机制,由综治中心形成“转办单”呈报县委主要领导签批,最大程度解决群众诉求。
“以往群众遇到复杂问题需要去多个部门反映,该项工作机制运行以来,有力推动了各类复杂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阿克陶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克州以综治中心建设为支点,构建“全周期管理”社会治理体系。全州已组建1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团队,培育12个品牌调解室,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
下一步,自治州将持续深化“多中心合一”改革,力争年内实现县(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全媒体记者 伊帕尔·阿卜力米提 曲耀帮)
责任编辑:鲍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