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增福祉 书写为民答卷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百姓住房有保障、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群众就医更方便、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克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住房有保障群众安心
住房安全是保障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克州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将安居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抓好抓实,持续加大城乡居民住房保障工作力度,让群众住得放心、安心、暖心。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下,阿合奇县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如今,一幅充满希望的新画卷正由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描绘。
在库兰萨日克乡阿克特克提尔村集中新建房屋区,一排排整齐划一、设计精巧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洁白的墙面、明亮的窗户,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新房子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老人们的交谈声。
走进阿克特克提尔村村民阿西木·木拉提家中,宽敞明亮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装了壁挂炉,烧着地暖,一片暖意融融。
“灾后重建安置房安全牢固,居住环境好。2024年10月底我们搬进了新房子,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春天在院子里种上花草,到时候家里会更加漂亮。”阿西木·木拉提说。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2024年,阿合奇县新建农村住房1871户、牧民越冬放牧点生产用房2073套。
此次灾后恢复重建所实施的项目,全部按照八度设防标准建设,不仅质量可靠,而且抗震能力显著提高。目前,道路规划平坦畅通,水电通讯设施完备良好,室内布局合理,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了从“有居”到“优居”的转变。
在推进牧民越冬放牧点生产用房项目建设中,各地因地制宜,让牧民温暖过冬。
2024年冬季来临时,乌恰县康苏镇阿依尕特村牧民玉苏甫·哈马尔就搬进了舒适、安全的越冬放牧点生产用房。他高兴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以放牧为生,以前住石头房,雨天屋顶会漏水,还有倒塌的可能。现在我们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很暖和,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养老重服务老人暖心
老年人颐养天年,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克州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真正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近日,记者走进阿图什市阿扎克镇农村幸福大院,工作人员正在给老年人梳头、擦脸、穿衣服……
“我们积极为老年人做好护理工作,帮助做好身体调理,保证营养均衡的饮食,规律适度的身体活动,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幸福的晚年生活。”阿扎克镇农村幸福大院护理员古丽则巴·吐尔逊江说。
据悉,该农村幸福大院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不仅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帮助康复运动训练,还提供心理辅导、中医保健服务等个性化服务,确保“小病不出院,大病就近看”。同时,建立老年人基础疾病台账,与阿扎克镇医院建立“一对一”协作机制,明确救治医院和转诊流程,优化与医疗机构转诊、急救的绿色通道。
临近午餐时间,阿扎克镇农村幸福大院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老年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交谈。对于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工作人员将餐食送到房间。
“我今年75岁,来这里已经4年多了,这里每天按时吃饭,按时发放所需药品,生病送医院看病治疗,还给我们洗衣服、叠被子,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阿扎克镇农村幸福大院入住老人米热买提·哈斯木说。
克州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先后投入2.9亿元修建敬老院、康复中心、农村幸福大院、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做到每个乡镇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克州有敬老院6所、农村幸福大院26所、养老院3所,为老年人打造温馨港湾,打造老年人养老“幸福圈”。
医保到基层百姓省心
州医保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推行医保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医保服务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保服务,实现基层全覆盖,切实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民生大事。
2024年12月23日,在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村医务室人员玛依拉·斯米提拉忙着为村民阿吉罕·阿卜杜热西提取药。
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距离阿克陶县200多公里,辖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较多。布伦口村卫生室目前开通了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就医人员备案、电子凭证激活等27项服务,设立专门的帮办代办服务窗口,探索医保服务“受理办、上门办、指尖办”,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名村民。
“以前,村民们对看病不重视,也不舍得花钱。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后,村民看病更方便、更便宜了。”玛依拉·斯米提拉说。
“我经常来村卫生室拿药,现在就医取药非常方便,价格还便宜。村民阿吉罕·阿卜杜热西提高兴地说。
2024年,州医保部门不断推进业务“下沉办”,医保服务就近办。为全州各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配备医保专网、电脑、打印机、高拍仪等设备,把参保登记、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高频次业务及相关医保服务下沉至乡镇(街道)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办理,打通了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群众在哪里,医保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克州创新服务,进一步推进‘小半径’服务‘大民生’,全力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无差别医保服务。实现医保服务‘零公里’,让更多医保政策惠及于民。”州医保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瑛说。
教育优质量大家放心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让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是各族群众对教育的最大期盼。
走进阿图什市昆山育英小学,崭新的教学楼、平整宽阔的操场、智能化的教学设施……到处洋溢着蓬勃朝气,学生家长阿丽亚·吐逊江连连称赞:“教学环境很不错,希望孩子们在这里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024年3月,阿图什市昆山育英小学开工建设。9月秋季开学,学校交付使用,迎来了首批新生。学校不仅硬件设施一流,还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智慧教育设备,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也由阿图什市第一小学负责统筹,确保教育质量与管理理念的高度一致。
克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投入资金12.28亿元,实施14个重点项目,增加义务教育城区学校学位4500个,有效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学位紧张的问题。
继昆山育英小学之后,阿图什市第七小学和阿图什市第八中学也在加紧建设中。
阿图什市第七小学位于阿图什市帕米尔路北侧,托河幸福花园西侧(原玛纳斯小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新增2500余个义务教育学位,填补城区东北方向的学位需求。阿图什市第八中学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建成后新增2500余个义务教育学位,主要服务于新城街道的适龄人口与随迁子女,两所新校的建设计划总投资超过4亿元。
这些新学校在全州的教育版图中将发挥关键作用,不仅增加了学位供给,更优化了教育布局。通过“组团式”援疆、教师招聘等方式,不断充实师资力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优质教育。
集团化办学也是克州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集团化的模式,使资源共享最大化,管理与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克州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克州的教育改革不仅在学位供给和教育资源共享上作出新的突破,更在未来的教育规划上展现了前瞻性。从基础设施到教育理念,从硬件到师资,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构筑起一座座教育的“灯塔”,照亮每一个学子的求学路。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项项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举措,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一件件顺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实事,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娟娟)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