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进开展普法宣传 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公安民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案释法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青少年儿童走进法院,感受法律的公正和威严……近年来,普法宣传常态化、长效化提升了克州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他们的法治观念,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正逐步形成。
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日常工作重要内容,提升群众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要创新普法形式,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构建“线上+线下”传播网络,线上,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开设法治专栏,制作生动有趣的普法短视频,开展线上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线下,除了传统的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还可以利用巴扎日、文体活动、牧民转场季等人口聚集节点和场所,开展巡回法律宣传服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群众生活的典型案例,让群众增强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同时,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将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嵌入群众生活场景,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要加强普法针对性,开展精准普法。针对青少年群体,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完善各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制度,将法律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法治观念;针对农村群众,建立县、乡、村三级普法责任制,加大各村“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力度,确保每个村民小组都有法治信息传递节点。结合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以案释法;针对企业,邀请法律专家、执法人员等走进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答疑,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结合行业特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引入真实案例分析,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材,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法治实践是法治宣传教育取得实效的最佳途径。只有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从学法、尊法到用法、护法,才能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法律志愿服务,如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要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群众学习法律的热情,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才能建成真正的法治社会,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而不懈奋斗。(全媒体记者 鲍柳霖)
责任编辑:鲍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