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36只(头)获救助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随着克州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获得救助并放归大自然。
2月27日,克州奥依塔克国有林管理局种羊场管护站的管护人员巡护时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受伤。管护人员把它带到管护站喂水,观察1天确定身体没有其他问题后与乌恰县自然资源局联系,将其放归大自然。
据州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玛依拜尔·艾尼瓦尔介绍,鹅喉羚颈细而长,雄兽颈下有甲状腺肿,形似鹅喉,主要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干燥荒凉的荒漠、半荒漠地区。
6月30日,一名游客在奥依塔克镇奥依塔克村附近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耳鸮飞不起来,及时交给民警,民警及时联系克州奥依塔克国有林管理局。
救治中,工作人员为长耳鸮提供了食物、水源和安全的栖息地,还详细检查了身体,确保长耳鸮能够尽快恢复健康,重返大自然。
近年来,克州各级林草部门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警民携手救助野生动物事件屡见不鲜。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宣传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保护野生动物队伍中,每年都会有许多群众主动将受伤的野生动物带到我们这儿,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玛依拜尔·艾尼瓦尔说。
据统计,上半年,全州救护救助受伤、病弱、迷途等野生动物36只(头),获救助野生动物均已放归大自然。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只(头);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7只(头)。(全媒体记者 祖丽皮亚·卡拉吉)
责任编辑:王静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