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援疆路 情深促发展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昆山援建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成效凸显
“作为援疆工作曾经的一员,可以深刻感受到阿图什市人民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见到曾经携手奋进的老朋友,我非常激动。”2023年10月9日,再一次回到阿图什,张小川难掩激动的心情。
2010年12月,作为昆山市第一批援疆医生,张小川来到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担任外科主任,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生涯。
这一次,张小川随昆山市卫健系统交流团一行14人赴阿图什市交流,他已担负多重职务,是昆山市医学会会长、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十三年时光,一批批援疆专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肩负责任和使命,把一腔热血献给了阿图什这片热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个个感人故事。
打造医疗技术高地
阿图什市人民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昆山的倾情相助。
2012年6月,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首个“友好医院”协议,昆山援助医院第一台大型设备——16排螺旋CT启用;
2014年4月,昆山援疆专家首批“师带徒”结对;
2018年6月,昆阿卫生人才交流工作站揭牌成立;
2019年,远程影像、病理会诊平台正式启动;
2021年,60排螺旋CT启用;
2023年启动新一轮“师带徒”人才培养计划……
首例乳腺肿瘤旋切术、首例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腋路)术……一项项技术空白被填补,医疗装备不断引进更新,配套设施不断改造升级,如今的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康复、预防、教学等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市人民医院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昌吉分院、州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建立昆阿卫生人才交流工作站及远程会诊中心;与阿图什各乡镇医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组建科包院、医师驻点队等优质资源团队,以派驻、巡回指导等方式对乡镇卫生院开展包联帮扶,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为昆山第一批援疆医疗队的成员,时隔13年后,再次来到阿图什感慨万千,阿图什市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张小川表示。
2018年1月,投资1.8亿元、占地54亩、建筑面积29916平方米的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开放床位285张,其中10张重症监护床位,9间负压病房,2辆负压救护车,8辆急救车,急救网络遍布全市各乡镇,全天候为病人开通绿色急救通道。
培养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像张小川一样,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医生来到阿图什,支持阿图什医疗卫生发展、造福各族群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昆山担当”在帕米尔高原上书写了援疆新答卷。
今年4月,徐赟峰作为第五批昆山援疆专家接过接力棒,来到了市人民医院担任外二科主任。
“来市人民医院工作已经半年多了,我主攻的是泌尿外科,本地结石相关疾病高发,我致力于将治疗这些高发病的微创手术在医院开展和普及。”徐赟峰说。
通过线上线下培训、院内教学、示范查房、科室授课等方式,昆山援疆着力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昆山援疆专家的带领下,感染科、妇产科建设成为州级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一批本院医生成长为专家骨干。
“泌尿系结石的全流程微创治疗、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目前都是我们医院在克州地区开展的健康惠民项目。依托昆山援疆资金,我们开展‘疝’始善终小儿疝气免费救治工程,为全市七个乡镇农村户口10岁以下的小儿疝气患者进行免费救治,采用腹腔镜下微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截至目前,已救助600余名小儿疝气患者。”市人民医院外科医生翟汝师说。
共写昆阿协作新篇章
通过对口帮扶、手术带教、五大中心建设,昆山援疆把昆山三甲医院的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查房、新技术项目等带到阿图什,不断推动市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我们将在援疆前方工作组的领导和支持下,一步一个脚印,把援疆惠民政策落细落实,稳步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助力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医疗援疆工作迈上新台阶。”徐赟峰说。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昆阿友谊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民族团结的花朵在这里绽放。张小川这一次来,代表昆山市医学会成立了“阿医人才发展基金”,专项支持阿图什市当地医务人员到昆山更高水平的医院去进修、培训和学习。
“在未来的援疆工作中,我们将从技术提升、学科建设、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持续为阿图什助力,更好为阿图什市各族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张小川说。(全媒体记者 蒋娟娟 刘新宁)
责任编辑: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