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嵌式发展唱响民族团结好声音
来源 | 克孜勒苏日报 | 发布时间 | 阅读 | 1 |
---|
阿克陶县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互联网+党建+民族团结”,构建互嵌式社区、校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欢迎大家来到红色直播间,今天我们邀请努尔古丽跟大家分享我们身边发生的民族团结故事……”在和谐路社区休闲书吧,一场关于民族团结小故事的直播正在进行。和谐路社区居民努尔古丽·吐逊是阿克陶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受邀在直播间分享自己的民族团结小故事,看到那么多人关注社区的发展,她心里非常自豪。
努尔古丽·吐逊说:“红色直播间每次直播我都会观看,里面分享的民族团结小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天我能走进直播间,给居民分享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和社区的变化,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
和谐路社区总人口2247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社区聚焦州委基层治理“八力”,探索“互联网+党建+民族团结”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助力社区治理大提升。2023年3月初,红色直播间成立,粉丝7000余人,共直播40余场次,观看人数累计6万余人,点赞率最高6万余人次;通过线上“零距离”服务、线下“暖心回访”,为群众办好事120件、解决困难诉求168件、制作贴近民生短视频300余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依托各民族“嵌入式”居住大环境,社区利用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通过漫画、图画、展板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广场舞、文化活动室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手段,让各民族文艺同乐、美食同享、才艺同演、宣传同行。
居民吾布力喀斯木·艾依提说:“我住在这里已经11年了,大家一起参加各种活动,相处得非常融洽,特别幸福。”
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海鸿说:“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社区实际,以红色直播间为载体,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开花结果。”
走进阿克陶县实验小学,印有“井冈山”字样的红色建筑物分外醒目,走廊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标语墙、音乐教室里的各民族服饰,各民族元素融入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场景。富有学校特色的民族团结宣传走廊、民族团结班级板报和诗词、书法、陶艺、茶艺等“红杜鹃”社团,成为教育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宣传阵地。
茶艺课上,江西援疆教师李沙给学生们讲解泡茶的流程,老师优雅的泡茶手法,古色古香的陈设和精致的茶具,深受学生喜爱。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取茶、温壶、泡茶、闷茶、倒茶,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沙说:“学生们对茶艺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能力也特别强。通过茶艺课学习,他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援疆教师,能为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一丝绵薄之力感到非常自豪。”
依托课堂浸润民族团结情感,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教育、革命历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引导广大师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五观”,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激励广大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阿克陶县实验小学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平台示范学校、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传承学校、自治区文明学校、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德育示范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及自治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媒体记者 翟汝增)
责任编辑: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