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发展最美底色 奋力筑牢生态屏障
来源 克孜勒苏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9-08 11:59 阅读 1
   


——克州这五年之生态文明建设篇

五年阔步向前,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唤清晰响亮,当前与长远的时代考验发人深省;

五年波澜壮阔,生态文明的时代思考深刻广泛,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课题万众瞩目;

五年的砥砺奋进,生态文明的时代强音雄浑铿锵,发展与保护的时代选择坚定不移。

克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推进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克州,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各族干部群众面前。

增添一抹绿色

“荒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曾经是阿图什市北山、南山的真实写照。提起这两座荒山,阿图什居民有着深刻的记忆。

如何才能让荒山换新颜?克州下定决心给北山、南山“换装”。2004年起,按照“山腰果树环绕,山脚绿树苍翠,乡间鸟语花香”的立体式生态模式,分三个阶段实施绿化工程,引进高效配套节水滴灌系统和技术,搭配道路工程和防洪工程,总投资2.11亿元,总造林面积3.85万亩。

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现如今成了市民的“后花园”。

五年来,克州稳步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在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村庄绿化美化工程、退化林生态修复工程基础上,2016年至2020年,全州新增造林面积29.41万亩,育苗35001400万株;新增义务植树基地300个,义务植树1524.74万株。

克州紧紧围绕“环保优先 生态立州”的理念,加大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草原生态建设迸发新活力。

在乌恰县西北部有一片美丽如画的夏牧场——玉其塔什草原。

群山环抱中的玉其塔什,绿草茵茵,苍翠欲滴,像绿色绒毯铺向遥远的天际。在这绒毯之上,白的、黄的、红的、紫的山花竞相争艳,每当微风拂来,草摇头,花儿笑,牛羊丛中跑……一幅田园诗歌般的风光。

克州拥有5009万亩天然草场,是祖国西部边境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林草部门以草原保护、生态恢复为目标,以民生改善为根本,扎实推进草原保护“三项”基本制度,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草场承包、推进牧户信息采集录入等基础工作,巩固禁牧草原和草畜平衡区草原成果,引导牧民合理使用补助奖励资金。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大力实施“行业转人、草原减畜、生产能力转移”,创新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增加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提升。

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和“两禁一限”措施的落实以及草原建设项目的相继实施,克州1440万亩草原禁牧、草畜平衡面积3103万亩,年均兑现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16397.5万元。积极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长期聘用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226人,累计兑现资金2610万元。

昔日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从前的戈壁荒滩形成了一道道生态屏障……“万山之州”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守护一方蓝天碧水净土

每年盛夏时节,阿克陶县喀拉库勒湖热闹非凡,很多外地旅游爱好者及本地游客选择到这里旅游,欣赏帕米尔高原美景。

五年来,克州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依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质量明显改善。

2016年—2020年,阿图什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60%PM10浓度明显下降;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三县一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达标率100%5条地表河流11个监测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均为Ⅱ类水质,达标率100%,河流总体水质状况稳定。

克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城市供热、供气、供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强机动车监督管理,加强钢铁、建材、铸造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强化矿山企业环境整治,持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环境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信息采集工作,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开展过期化学品和矿山企业废机油安全处置监督检查工作。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认真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加强对国控、区控企业、重点企业的日常监管工作,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达标。“十三五”期间,共出动监察执法人员2750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280家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碧水、净土也是幸福。五年来,克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一系列有力举措让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立竿见影、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克州人的梦想。五年来,克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克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帕米尔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1256平方公里,主要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种湿地类型,是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同时,冰川、天然草场及大面积的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等不同的生态景观在此区域交错分布。

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促进生态平衡,克州健全保护体系,每年投入湿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600万元,新建管护用房、巡湖道路,配备管护设施和聘用管护人员。

湿地周边的牧民把草场“还”给野生动物,赶着牛羊从保护区内搬出来。目前,保护区已完成勘界立标、标识牌、警示牌安装工作,聘用长期管护人员10余名。通过长期科学修复和精心保护,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有植物236种、动物371种,是帕米尔高原上的“物种基因库”。

野生动植物作为大自然重要成员,在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家园工作中作用非常大。

“阿合奇县境内再现雪豹踪迹。”“克州民警夜巡途中救助被困濒危野生动物盘羊。”“受伤苍鹰获救助、一摇一摆要肉吃。”……如今,这样的新闻在各大网站时常可见。

随着克州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获得救助、回归自然。

现有已知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金雕、雪豹等6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秃鹫、鹅喉羚等16种,累计救助各类野生动物247只(头)。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各族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出现在人们视线中。我们会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保障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州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负责人玛依拜尔·艾尼瓦尔说。

创造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家园,除了保护就是保护。为此,克州相继推出河(湖)长制、林长制制度,让生态环境保护更有保障。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和机制优势,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河道采砂整治等专项行动,扎实有序推动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今年6月底,克州建立州、县、乡、村四级林长制,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通过推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五年来,克州各族干部群众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当下,更为未来。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勇往直前;生态文明,时代选择,新局开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克州生态文明之路必然会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一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丽克州新画卷正全面铺开。(记者 祖丽皮亚)


38d4ce73868c4b0aa7a3a3e573b3d8f4
9fb5ff42418449e5a671e1b046684d6d
  • 各县(市)网站
  • 媒体
  • 地州市政府
  • 区政府部门
  • 省区市政府
  • 国家部委局